新京報:均衡資源以化解“小升初”擇校困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6 11:21:33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4月5日,北京市教委正式下發《2007年小學、初中入學工作意見》,明確要求,任何學校不得以榮譽證書、等級考試證書等作為錄取學生的依據;嚴格限制跨區擇校和二次流動。今年最牽動家長神經的是:“小升初”政策明確規定,堅持“免試入學”和“就近入學”原則。(新華社4月15日電)

  新京報發表社論指出,這一“小升初”新政,能否使學校和家長走出愈演愈烈的“擇校困局”?且看如下事實:家長不願讓孩子入“差校”,重點校不願接收“差生”……而只要有“重點校”和“差校”的存在,“優生”和“差生”的刻板成見就會根深蒂固,從而使義務教育偏離“因材施教”、“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軌道。

  教育理論界有種說法: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但是,在義務教育資源不均衡分化明顯的情況下,如何要求老師靜下心來,下定決心,認真研究實踐教育心理學,真正致力於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要知道,好學校的門口,正簇擁著大量“好苗子”不得其門而入。而從家長的心理說,好學校是歷史長期形成的產物,包括好的師資、好的教學條件、好的學風等。因此,哪怕“砸鍋賣鐵”,家長也要把孩子送到好學校。

  社論說,因此,只要初中學校發展不均衡客觀存在,擇校現象就不可能根治。差異越大,擇校的辦法越多,擇校的代價越高。教育部門規定“免試入學”,學校則可以採取“面試”的辦法取而代之;禁止以各種證書為錄取依據,學校同樣可以搞“兩本賬”。這幾年,北京通過電腦派位、就近免試入學等辦法,試圖遏制擇校熱,強化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但各種英語、奧數、音樂、美術等的培訓與考級,還是越來越熱,小學生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這邊,教育主管部門關於免試、就近入學的意見剛出臺,那邊,優質初中和專業的“小升初”培訓機構,就已向家長發出建議:今年不會進行入學考試,這裏的“入學考試”被定義為筆試,但不排除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面試是篩選生源的最有效途徑,即使不筆試,學校也會以其他形式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考核,因而,不可掉以輕心……”

  在初中學校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下,釜底抽薪的辦法惟有一個:均衡資金義務教育資源。安徽銅陵市政府就用十年時間,實現了義務教育均衡化的目標:一是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優先扶持和改造弱校;二是實行校長和教師輪換,並優先向薄弱學校傾斜;三是改革高中招生辦法,將優質高中入學指標平均分配到各個初中。這些做法也是日本、韓國治理基礎教育畸形化的共同經驗。

  社論又說,當然,均衡義務教育資源需要長期努力。在初中校差異明顯的情況下,採取校長和教師輪換,以及招生名額平等向各小學分配的方式,可能更加現實有效。而從長遠看,孩子們的競爭將會從成績的競爭,越來越向好的行為、性格、習慣方面的競爭回歸。這才是真正一生競爭的“本錢”,也是教育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有這樣一份資料:2006年北京地區高考報名人數是11萬人,大學錄取8萬人;今年,北京市參加“小升初”的小學畢業生逾9萬名。照此推算,6 年後,大學教育資源進一步增加,這批孩子幾乎都可以上大學。既然如此,接下來的競爭是什麼呢?相信每一個家長、每一位老師、每一所學校,都知道答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