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內涵能源”,是指產品上游加工、製造、運輸等全過程所消耗的總能源。由於中國大額的貿易順差,有相當巨大的“內涵能源”出口淨值。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潘家華研究員介紹說,去年中國“內涵能源”淨出口高達6.3億噸標煤,相當於排放出10億噸二氧化碳。他指出,外貿進出口商品的內涵能源問題往往都被忽略,依據產品生產來討論一個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和減排義務是不對的,應該按照產品消費。現在發達國家存在將更多的製造工業“外包”的趨勢。一些國家將高污染行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從而減少自己的排放量。這樣,雖然單個國家達到了排放目標,但全球的碳排放總量卻增加了。
在中國淨出口的“內涵能源”及其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中,美國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2004年,美國進口產品所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18億噸,相當於該國2004年碳排放量的30%。這些產品中有許多來自中國。今年10月間,由英國政府出資,廷德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進行的研究也與中科院不謀而合。研究結果顯示,在2004年,中國淨出口產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約為11億噸。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的首席代表歐達夢指出:“這些資料證明了那些享受中國製造的商品的發達國家,對中國能源和排放的快速增長也負有很大的責任,一味指責中國的排放問題是不公平的。”
本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發佈了會議決議草案,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減排25%至40%。美國國務院談判代表哈倫·沃森辯解說,雖然布希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但他就任總統後,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0.8個百分點。“在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美國採取的行動並不亞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沃森稱,美國每年花費50億美元用於支持氣候研究和科技工作,布希還努力爭取在2012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大約18%。有些發達國家一再提出希望將“主要發展中國家”納入到絕對量化的減排指標中。所謂“主要發展中國家”,指的就是中國、印度、巴西。
代表中國與會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需要把握好四個方面的和諧與平衡。即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間尋求平衡;保持人與人間的和諧,要尋求窮人和富人間的平衡;保持代與代間的和諧,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間尋求平衡;保持國與國間的和諧,在不同的利益間尋求平衡。因此,他強調,關於2012年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應繼續按照“雙軌制”進行討論。“希望建立長期對話機制,最晚在2009年之前談判確定發達國家2012年後的減排指標,確保第一、二承諾期之間沒有任何間隔。”他同時指出,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需要世界各國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真誠合作,作出共同努力。“希望最遲不能拖過在2010年之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一步的框架機制,保證沒有加入議定書的發達國家也能承擔量化的減排指標,並希望發展中國家在有資金技術支持的前提下,採取積極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
反觀中國,已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中國政府正不斷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在過去2年裏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去年,中國政府提出在2006-2010年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為支持節能減排,僅中央政府今年就安排235億元。目前,電力、鋼鐵、化工、造紙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取得明顯成效。繼去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1.33%,實現2003年以來首次下降後,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兩項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排放總量也首次雙雙下降。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剛剛公佈的“《能源法》(徵求意見稿)”,把減排溫室氣體作為重中之重。在總共140條法律條文裏,有關節約能源、開發利用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條文不下20條。徵求意見稿要求推行節約能源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提高終端能源效率,鼓勵以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並列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路線圖”,其中包括:節約優先、能源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可再生能源合理開採、能源綜合高效開發利用、清潔能源開發、替代能源開發、民用核能開發利用、優化產業結構節能、優化消費結構節能、技術節能、管理節能、政府節能保障措施、節能市場機制、農村生物質能源、能源價格與財稅、節能政府採購、能源稅收激勵與限制、能源消費稅。
該法律草案要求中國政府根據能源戰略、能源規劃的要求和能源發展的需要,設立節能、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農村能源等能源發展專項資金。而外間十分關注的明年三月新一屆全國人大會議將審議通過設立新的國家能源部的事宜,也在積極地籌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