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石之瑜:國民黨仍被揮之不去卑微心態所糾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5 12:17:36  


有點像是小氣財神,愈有錢就愈覺得不足,愈覺得不足就愈吝嗇。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作者 石之瑜)馬英九宣布由劉兆玄擔任“閣揆”,“閣揆”自然需要“組閣”,從他想怎麼組,就可以看出新政府自己想要補強的弱點何在? 

  劉兆玄與馬團隊核心四出諮詢,他們的標準不外乎四條:本省籍,南部,女性,清廉。至於專業,並不是主要的考量,甚至還刻意淡化專業的考量。唯有這樣的話,只要是符合標準的人,才都可以彈性挪移,而不必拘泥與任何特定的職位,而且因此所組成的團隊,不會因為堅持某種立場或價值的差異互生齟齬,率皆團隊為重的謙謙君子。 

  要能滿足這四個標準,其實不是那麼容易,但也不是那麼難。也許符合四條之三的人,就是很不錯的候選人。而這四條之中,最重要的,當然是本省籍。在外省人劉兆玄確定掄魁,且外省人蘇起幾乎確定擔當大任之後,新“閣員”當然最好具有本省籍。其次重要的是清廉,這顯然是要避免重蹈民進黨敗於貪腐的覆轍。 

  難的是,國民黨仍然被揮之不去的卑微心態所糾纏。簡言之,就是國民黨的省籍情結。在322大舉獲勝之後,不但沒有像在宣傳時自鳴得意說的那樣已經緩解,反而更加敏感,更加小心。表面上,民進黨的省籍牌已經失效,所以選民不一定還那麼敏感。但是,政敵一定會繼續打省籍牌,因為知道國民黨已經徹底內化了身為外來政權的原罪意識。 

  國民黨這種心理症候並不陌生,民進黨就是另一種典型。長期以來,民進黨上下都籠罩在受迫害的悲情意識中,所以形成一種源源不絕的權力饑渴。民進黨人彌補權力被剝奪的方法,就是不斷攫取權力與展示權力。權力愈是累積,愈感到不安,就愈要不斷探測自己權力還在不在,因此演化成更強烈的違法擴權與濫權的心理需要。 

  同樣的道理可以預測國民黨的行為,由於對外來政權的指控自慚不已,就不斷想從本省籍選民中增加選票,來洗刷外來身分。一旦獲勝,只能容許剎那間的放鬆,不旋踵馬上又開始擔心,將來能不能繼續保有自己的本土接納性,所以就產生一種不斷本土化的壓力,反映了內生源源不絕的原罪意識。 

  有點像是小氣財神,愈有錢就愈覺得不足,愈覺得不足就愈吝嗇。對民進黨而言,小氣財神的錢就是他們手中的權力,永遠不足,對國民黨而言,則是黨的本土性,亦即有種永遠洗不乾淨自己外來性的惆悵。如同小氣財神捧著撲滿怕打破,國民黨捧著自己的本土選票,喃喃自語怎樣才能保住。國民黨的不斷本土化,與革命領袖要求群眾不斷革命那樣,是出自於發現自己不夠純潔的恐懼。 

  就從劉兆玄奔波微服南巡覓才可以一葉知秋,雖然大贏220萬票,國民黨並沒有因此而建立自信,反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本土形象,以致於“組閣”起來瞻前顧後。前此媒體熱衷於編排為未來“閣員”人選的若干資深幕僚,無不因為省籍問題而當然卻步不前,以免因為自己的參與而更加縮限“閣揆”取才的空間,甚至替“新閣”製造外觀上省籍平衡不足的麻煩。 

  台灣的民主問題從來不關乎民主。民主化是因應自我認同問題上的鬥爭而生,選票是因應清洗自我認同的動員而投,第一次政黨輪替是因應自我認同的操弄而完成,第二次政黨輪替是因應自我認同的濫用而發生。現在完成二次政黨輪替,依照民主理論已經是成熟的台灣民主,其執政黨繼續在如何清洗自我認同的問題上糾纏不休。民主與否又奈之何? 

  這就是劉兆玄“組閣”的困難所在,不在於他找不到四大標準下的人選,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找得到這樣的人,所以他將來就更加受到省籍情結的束縛。則台灣民主已然超越省籍臻於成熟的故事,根本是個偽劣仿冒的台製劇本而已。(作者 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