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首次爲民舉國喪 凝中華民族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0 00:18:44  


 
  應該說,在中國歷來應對大規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無論是大地震、大水災、森林大火災、大範圍冰凍雪災、大礦難、列車相撞、大空難或海難、大面積泥石流掩埋村鎮等,都是靠國內自身力量抗災解難。早年甚至還拒絕境外、國外的捐贈援助。惟有這次汶川大地震,非但中國政府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組織全國範圍的大援救,全過程公開災情和施救信息。而且對國際社會開放,接受港澳臺及華僑華人的捐贈救助,接受世界各國的捐贈救助,使這次大災難,真正成爲全球震驚、關注的命運脉動。港臺和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地震援救隊帶著現代設備參與廢墟下生命的救援,世界各國人民和政府的積極捐贈,正是無國界的人道主義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展示。

  國務院决定舉行3天的國喪——全國哀悼日,以最高規格爲汶川大地震遇難者哀悼。這無疑順應了民心和社會公義,寄托了全國13億人民對數萬死難者哀思,是得人心的安排。同時,也正是符合了全球通行的人道主義慣例。在在表明,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突出體現中國政府“以人爲本”的執政理念融合了全世界人道主義的主題思想。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正確走向。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還建議,將每年的5月12日定爲國家自然災害日。不過,需要不需要、如何確定這樣一個國家自然災害日,值得探討。倘若須要的話,究竟是以以死難人數最多,還是以災害範圍最大、影響中國最深遠的天災來標定,應該通盤地加以評估。32年前的“7.28”唐山大地震,死難者達24萬多人,華東和東北大洪災遭劫難的範圍更廣,等等。而這次汶川大地震對舉國上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對凝結13億民心,又達到了空前未儔的程度。對此,顯然須有一個經得起歷史檢驗和各方面認可的方案,並且還是要經立法機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研究和通過。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