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民進黨背負三座大山 台獨黨綱沉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4 00:21:59  


 
  民進黨天王們退位或退場是必然的

  再來則是處理黨內各天王的問題。“總統”大選後,民進黨的形象受傷,因為初選的過度競爭,團結的局面被赤裸裸地打破了,外界都看到了,支持者也感受到了,因此黨內天王在敗選後暫時退場是必然的,如果在敗選後,黨內天王繼續互相競爭,民進黨恐怕無法跨越到一個新的階段。

  蔡英文主席是在此一背景下被期待。其實她的從政的時間很短,對有些人來說,甚至覺得她是民進黨的局外人。作為黨的領導者,蔡英文在政治上的“學習曲線”要更快一點,因為,社會各界對於蔡英文的期待,加上黨主席的角色,蔡英文必須更努力做好黨主席。

  如果要扮演好領導的工作,黨主席必須有整合能力,適當安排天王的角色。黨內派系問題也一樣,我覺得,蔡主席不會受制於派系,她是領導者,當然會超越派系問題,也會和天王們找到共處方式,而重新尋找民間社團的連結點、合作點,則是蔡英文所領導的民進黨對外的挑戰。

  蔡英文對民進黨的政治文化體會不深
  但民進黨短期內很難換掉蔡英文

  最關鍵的問題,是蔡主席如何領導民進黨,除了有效制衡、監督國民黨之外,如何打好選戰是重要課題。我認為蔡英文主席自己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參選,台灣有個說法:“政治人物的生命在選舉”,只有通過選舉的洗禮,才會成為成熟的領導者,目前的情況是蔡英文不會參選縣市長,目前民進黨所謂的夢幻名單應該包括有政治潛力的學者或者卸任的政務官。我想,主要原因在於,民進黨短時間內很難找到其他人取代蔡英文。

  蔡主席對於民進黨的歷史、綠營群眾的感受,或許體會還不夠深,這是她要補強的地方。蔡英文當選黨主席之初,輿論期待民進黨是理性的反對黨,但是這一點也很難做到。實際上,民進黨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對抗能力,就是沒有用的反對黨;反對黨就是要放火,不要放水,要主攻,不要主守,要有效提出對抗的議題。面對衝突時不要害怕,有句話說“打架時很難計較姿勢是否優雅,吵架時很難計較語言是否斯文”;兩軍對壘時,衝突難免,但是這絕對不是粗魯、不理性。

  民進黨廣義來說都是獨派
  但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主張
  
  民進黨重回在野之後,會不會更加台獨化?我個人認為,民進黨的政治主張在在野之後,將會更清晰。某個程度上說,我認為是馬政府的戰略錯誤,今天有60萬人上街頭嗆馬、嗆陳雲林、嗆中國,如果這個遊行發生在李登輝時代,李登輝可能會巧妙地將抗議轉化為牽制中方的籌碼,不讓北京予取予求;甚至藉此避開某些政治的承諾,李登輝用民進黨反對,拒絕北京的要求。

  我覺得北京可能也會看到,馬英九必須要面對內部民意的制約。但是,也許馬有求於北京,不知道如何看待1025的反對聲音,事實上,台灣的民主、主張獨立的聲音,絕對是兩岸互動時台灣可以運用的籌碼,而非包袱,這一點馬政似乎還不懂。

  至於民進黨該採取何種主張,不論是台獨黨綱、或台灣前途決議文,我認為,不應只有一種策略,民進黨應該在不同時候採取不同的策略。譬如說,1025大遊行是凸顯黑心食品的問題、凸顯國民黨在主權上的讓步,只要大方向對,每個階段的重點略有不同是很正常的。

  民進黨廣義來說都是獨派,民進黨內沒有統獨之爭,只是做法有別。不過,不同的世代主張有略有不同,民進黨的學運世代,或者在那個時代成長的世代,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和上個世代也有若干的差異。

  民進黨短期目標是打贏年底的選舉
  做個有意義、有力量的在野黨

  民進黨的民調:在“總統”大選前,民進黨的社會基礎有所流失,支持者有中老年齡化、鄉村化的趨勢。而在野的半年內,最大的改變是民進黨找回年輕人的支持,民進黨在從20到29歲、30到39歲的支持度大幅提升。甚至於在女性選民的部分,毒奶事件讓她們對於馬政府不滿,而失業問題、經濟衰退問題讓上班族不滿支持率拉高,這是民進黨的機會,如何把支持結構完整化,抓住潛在的支持者,在縣市長選舉時展現出來。

  從各項民調顯示,國民黨的政黨支持度比民進黨約高10%,但是,這不代表縣市長選舉國民黨會贏,因為在各縣市不滿意國民黨的施政比例都超過50%,濁水溪以南還要更高,這是我們穩住縣市長版圖的一個重要背景。

  所以我們用徵召也好、協調也好,民進黨一定會提出社會可以接受的名單,不太會糾結在派系問題上,因為這是民進黨的存亡之戰,大家一定會非常團結。

  縣市長選舉也是觀察民進黨是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的選戰。蔡英文能否帶領民進黨重新執政,這是以後的事,眼前的目標就是2009年的縣市長選戰;如何把選舉打得漂漂亮亮,是民進黨存亡關鍵。也就是說,民進黨的所謂短期目標,就是做個有意義、有力量的在野黨。

  羅致政:民進黨路線問題的兩個核心概念

  大家都提到路線問題,路線問題有兩個核心概念:

  一是統獨問題,就像剛剛文燦講的,廣義來說大家都是獨,只是在策略上如何分頭並進、或說如何階段性調整,這方面的確有不同的看法。

  二是體制內或體制外的問題,類似我們重回黨外時代,民進黨“立委”是27席,在“立法院”連提案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有人認為該走街頭路線,有別於溫文儒雅的議會路線,這不代表非理性,而是以較強勢有力的路線,來跟一黨獨大的國民黨對抗。因此,這是如何運用路線與策略的問題。

  民進黨不僅要檢討選舉的失敗
  也要檢討執政的失敗

  另外,民進黨必須要做深刻檢討,之所以現在變為反對黨,不能只檢討選舉的失敗,也要去檢討執政的失敗,這兩個檢討層次不太一樣。選舉失敗只是策略性的問題,而執政失敗代表過去8年,到底是太堅持而失敗,還是太妥協而失敗,一定要深入檢討。

  現在大家都不去談論這個問題,就直接說重新出發,還沒檢討就出發非常可能犯相同的錯誤。我認為蔡主席也好、本土社團也好,在某個階段應該回頭檢討選舉失敗與執政失敗的原因。現在大家忙著對外,暫時擱置綠營內部問題。

  坦白說,黨、社團、各候選人等都要檢討,但當槍口一致對外後,這些問題好像都不見了。這些問題早晚都會浮出來,等到選舉時候,又重演2004、2008的結果。我認為,宜早不宜遲,趁馬英九自顧不暇的時候,民進黨也該開個內部檢討大會,讓民眾看到民進黨的路線、策略,甚至是對過去8年的告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相關專題: 陳水扁巨貪現形 民進黨陪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