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民進黨背負三座大山 台獨黨綱沉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4 00:21:59  


 
  賴怡忠:民進黨缺乏把價值轉換為政策的能力

  我這邊也提出民進黨的兩個問題,再回應所謂的三座大山。民進黨要處理的兩個問題:

  一是知識菁英部分,也就是知識深化與價值領導。選舉的時候,很多人都說要回到民進黨的基本價值,實際上2005年就有“新民進黨運動”,但都屬於基本的個人層面比較多,譬如說清廉。

  但一個政黨要有把價值轉換成政策的能力,若真的要講清廉,甚麼樣才能真正達到清廉?不光只是推陽光法案,對社會整個的運作型態也要有某種程度的瞭解,包括在此型態下,哪些行為容易對清廉造成侵蝕?在這灰暗地帶能訂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準則、或是透過制度性方式降低某些問題。所謂政策能力是指這種東西,不是說回到價值,把嚴肅的制度性問題以個人層次的“清廉”來迴避。

  從這個地方還可以引申到許多議題,民進黨重新進行自我價值定位的時候,不能只是在語言上做文章,例如像“中間偏左”這種似是而非的討論。當你提出某個價值時,你應該要根據此價值面對許多現在所發生的事情,例如主張“中間偏左”的人一定對處理經濟危機有看法,那你要如何處裡的政策為何?若堅持“右派”路線的人也會有一套社會保險制度的做法,右派邏輯是如何產生政策以處理這個問題?諸如這種問題都凸顯,民進黨需要有把“價值轉換為政策”的知識能力,這是非常首要的工作。

  而且民進黨是有執政經驗的在野黨,所以人民對你的要求就不再只有核心價值,而是把價值變成符合台灣現實、可操作的政策,這是民進黨的挑戰。而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民進黨本身在攝取知識的懶惰與不用功所造成的,這點包括我在內,都要好好的自我批判。

  民進黨必須正視和處理派系問題

  二是黨的部分。這又跟扁有關連,不是說扁有多不好,而是扁的作為跟派系頭頭有甚麼差別?透過資源分配形成政治網絡。從這角度來看,扁造成的問題也代表派系運作的問題,更反映了民進黨被派系支配的經營困境,在掌握“國家機器”時會出現的問題。這不是說扁組成派系,而是扁是遵循民進黨固有的派系經營方式來處理政治,所以民進黨自己本身要往下走,對於派系形成背景的基礎要想盡辦法處理。如果你承認有派系,那就得找出派系管理規則;如果不承認派系的存在,哪又該怎麼做?

  2006年曾說要解散派系,實際上根本解散不掉。根據過去的經驗,是很難處裡的,但問題是如果你不處理,黨的組織很難往下走,不僅是無法擴張,而且在面對國民黨,也永遠處於弱勢。

  對有關三座大山的看法

  對於前面提到的有關三座大山問題,我的看法:

  第一,對於陳水扁的問題。如果民進黨抓到政治領導,自然會將扁蓋過去,問題馬上解決;而且扁會形成困擾,我認為是民眾對黨中央未扮演政治領導的不滿所造成的,如果能對症下藥,扁自然不是問題。

  第三,對於反中問題。民進黨在1987、1988的時候並不是反中的政黨,反中從來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實際上,民進黨那時主張開放探親、和平相處。我根本不認為反中會是大問題。我覺得要討論的應該是,民進黨如何界定中國大陸在台灣發展上將扮演何種角色?

  第三,是台獨黨綱問題。我不認為,為了要跟中國大陸交往,就得根據他們的喜好切割這些東西;如果要處理,本質不應該是這個地方,關鍵還是在於民進黨未來的歷史任務;如果拿掉了,會不會有害於民進黨的價值與生存發展?目前來看,我們該檢驗的是,當時成立台獨黨綱的背景、與持續留下來的原因,在今天是否還存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相關專題: 陳水扁巨貪現形 民進黨陪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