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民進黨背負三座大山 台獨黨綱沉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04 00:21:59  


鄭文燦
 
  鄭文燦:民進黨在逆境中會展現良好的判斷        
  在順境中反而會出錯 

  謝謝中評社舉辦這樣的座談,剛好在1025之後,也特別有意義。民進黨從322敗選、520交出政權,到現在超過半年,馬英九上任也有一段時間,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來觀察、檢討民進黨。

  我覺得,民進黨要做的功課仍然很多,面對這些危機與挑戰,愈來愈能顯現民進黨的特質──在逆境中展現出良好的判斷,順境中反而會出錯;從逆境中來看民進黨,對我們的歷史任務、政治任務來說,都是不錯的點。

  我認為,“830百日嗆馬”對於民進黨意義重大,表示民進黨已清楚認知自己是個反對黨;我們已經沒有執政資源,必須要把反對黨的角色扮演好;也有責任與義務帶領群眾去監督、制衡馬政府,表達人民的不滿、感情與訴求。這是830最大的意義。

  重回反對黨角色,在“1025反黑心顧台灣活動”中也看得非常清楚。830以後,民進黨也體認到,如何將反對黨的角色扮演好,其中包括短期目標與中長程目標。

  中長程目標當然是重新執政。如果一個在野黨,完全沒有執政的可能,它可能會採取一個完全不同的路線。但是就短期目標而言,民進黨要成為一個有意義、有力量的反對黨。

  民進黨重回群眾路線的可能性很大

  八年的執政,有成就也有包袱。蔡英文主席說,民進黨是有執政經驗的在野黨,也有人笑說是有執政包袱的在野黨,有時會被過去的主張綁手綁腳,會因為執政時期的政策影響到我們在野的判斷。不過,最終來說,這些都只是過程,民進黨會走到以在野、反對的角度看待馬政府,執政時期所犯的錯誤也會迅速更正,包括政策立場上的調整,不會拘泥過去的主張,這個變化相信外界可以很快地看到。

  另一個變化是有關群眾運動、社會運動,八年執政期間,民進黨確實跟各種社會團體失去連結與對話,包括學術界、文化團體、社運團體、NGO團體等。在野後要重啟對話,當然要面對批評,面對許多挑戰。

  我認為,如果我們清楚知道自己是反對黨,當然有責任把在野陣營的力量做某程度的連結,而連結的方式不一定是誰大誰小、或誰吃下誰,可以平行、針對議題和狀況而定,主要問題是如何有效連結。

  在“立法院”,民進黨居於少數,國民黨有3/4的席次,完全主導“立院”的議程與決議。照這個情況看來,民進黨重新回到群眾路線的可能性很大。未來議會路線與群眾路線的消長,議會路線勢必減弱,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勢必增加。民進黨的黨中央的主導力量也相對重要,不只靠“國會”中27席的“立法委員”,黨也必須展現領導力。這就牽涉到蔡主席如何處理扁的因素、黨內派系、以及所謂天王的問題,這是蔡英文的挑戰。

  陳水扁問題不會立刻結束 
  未來起訴和大審絕對是政治大戲

  我簡單說一下扁的問題。從830到1025,民進黨應該可以多聽支持者的思考,人民的聲音很素樸、直接、也很深刻;人民知道國民黨政府利用扁案打擊本土的價值,他們也知道國民黨想把扁案與民進黨綁在一起、劃上等號,讓政治效果提高。民眾很清楚,也不會掉入國民黨的陷阱,即使他們心理、或情感上有挺扁。

  我也要提醒一點,阿扁領導民進黨的發展超過十年,阿扁所使用的語言訴求,我們的群眾十分熟悉,對於阿扁有感情是很正常的。陳雲林先生來台前,阿扁說“把共匪抓起來”,這句話淺顯易懂,突顯嗆中國的強力對抗性,以及馬政府從反共到親共立場轉變的荒謬。我們看到1025的遊行中,民眾自發性準備的遊行道具,這個口號出現的比例極高,也許我們認為很民粹,但是這也代表扁式語言,非常貼近綠營民眾的心理。

  1025大遊行分為五路,各有一個代表性的總領隊,阿扁是參加其中一路遊行,我們並沒有特別設計。事實上,阿扁代表的是“阿扁路線”,這也是民進黨要適切定位的。從這個角度評價蔡主席,我認為也不為過。對於阿扁路線,儘管各派系對扁有不同的主張,主張有所差異。但是,我相信民進黨不會因扁而分裂,也不會因此而放棄自己應負的責任,這是重點中的重點。因為扁問題不會立刻就結束,司法問題不可能馬上就結束,特偵組尚未起訴陳水扁從起訴到司法大審,絕對是台灣的政治大戲,甚至有可能會延續到2009年的縣市長大選。

  也就如同群眾一樣,如何在心裡安排阿扁的位置?8年執政不是只有扁一人執政,執政的團隊對於8年執政的責任,應該共同承擔。我覺得民進黨確實該為過去8年做定位,我完全同意怡忠所說的,要對8年來的得失成敗做定位,從中汲取教訓,甚麼是我們曾經追求的?甚麼是我們該放棄的?

  民進黨不可能與陳水扁切割

  很多群眾都可以把個人與政黨區別好,他們都說是挺台灣、挺本土,不是挺個人,阿扁與民進黨可以有所區隔。但是,扁曾是黨的領導人、是開創歷史的人,對台灣有所貢獻,民進黨是不可能與扁切割,這一點是民進黨必須承認的。

  民進黨中常會對於扁案的決議,反映了黨的主流意見:以廉政委員會的裁決為基礎,在政治道德上,無法認同扁案所涉及的公私不分,但是在司法人權上,民進黨會強力聲援。處理扁案不是短時間可以落幕,我想未來這個調子也許會微調。

  我也覺得我們都放大了阿扁的因素,阿扁的路線與民進黨路線某程度上重疊度高,但因位置不同,扁可能講得比較辣、比較衝。但是我們也要承認,阿扁所代表的深綠路線,在民進黨的政治傳統中有根深蒂固的一面,這也是我們的黨應該面對的。即使阿扁個人的影響力降低,但阿扁路線仍然存在,應該如何定位?這也是黨的重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相關專題: 陳水扁巨貪現形 民進黨陪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