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國十條滿月 房價未馴服 應繼續窮追猛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8 15:12:51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廣州日報發表社評說,新“國十條”昨日滿月,在一個月內的多項調控影響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一、二手房成交量出現大幅下降,部分城市出現多達六成的降幅。雖然樓市的銷售拐點已然出現,但成交均價仍然堅挺,甚至還有不少樓盤不降反升,逆市提價。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新政甫一推出,購房者視為特大利好,並對房價下調滿懷信心。然而新政實施一月,樓價不降反升的事實,對公眾的降價預期無疑是個不小的嘲弄,並無法不讓人生出如下疑問:到底是新政威力還不夠猛,還是新政的滯後效應尚未顯現出來?實事求是地說,此輪調控不可謂不夠嚴厲,從差別化信貸到認房不認貸,從增加土地供應到加強融資監管,倘若都能落實到地,房價沒有不降的道理。可為何堪稱史上最嚴調控的新政,只調控了成交量,卻未能立時降下虛高的房價呢?

  社評指出,重新審視新政,一個不容忽視的症結在於,新政從一開始定下的基調就是要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而沒有旗幟鮮明地提出讓房價合理回落。精明的房地產開發商自然對此心領神會,變過快上漲為小幅上漲,似乎就能應付過去。但公眾對新政的理解顯然與開發商不一樣,認為降房價才是新政的初衷所在。再加上新政對炒房投機者確實具有一定的威懾力。基於此,成交量的銳減也就不難理解。

  而且新政的落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地對新政的執行力度,以及相關配套細則。可是即便被公認為是地方新政中最嚴厲的“京11條”,也未能降下北京的房價。4月份,北京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4.7%,漲幅比3月份提高2.4個百分點,從環比看,4月份銷售價格比3月份上漲2.6%。地方新政為何難耐高房價?有人一語中的,“沒有哪個地方願意主動降房價,這關係到土地財政問題。”

  開發商可以不降價,甚至逆市提價,但成交量大幅下降的殺傷力畢竟非同小可。成交量大降,資金的周轉就會有問題。短期內還可以死扛,但長期來說,沒有成交量的市場對開發商是致命打擊。因而,有開發商玩起了打折促銷的把戲。儘管受到了“假打折”的質疑,但開發商加速資金回籠的迫切心情可見一斑。

  眼下靠“假打折”的粗劣手段已很難再忽悠購房者,誰能率先捅破降價的窗戶紙才是關鍵。就在房產稅傳聞滿天飛、後續調控預期不減的大背景下,萬科悄然降價了,北京萬科某樓盤開盤降價800元。了解房地產市場的人都知道,2008年的那一輪降價潮,某種程度上正是從杭州萬科的“四盤同降”而肇始,由此萬科也被業界視為降價的風向標。鑒於萬科在業界的地位和前車之鑒,此次萬科率先降價能否再次起到風向標的示範效應,從而推倒降價的多米諾骨牌,不妨拭目以待。

  社評說,其實,降房價而不是扛房價對目前的開發商來說,不失為明智的選擇。一方面可以回籠資金,另一方面多方消息顯示,此輪調控是不見兔子不撒鷹,開發商的一味堅挺只會換來更為嚴厲的調控。昨日有報道說,國家發改委目前正在牽頭起草一部“更嚴厲”的新文件,力度和範圍將大於新“國十條”。因而,無論從調控政策的公信力來說,還是從擠幹畸高房價的泡沫而言,對高房價都應該保持窮追猛打的態勢,而不能滿足於房價過快上漲勢頭初步得到遏制。


    相關專題: 政府重拳調控 樓市走向何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