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律鼓天音:樂聲舞影裡的古代廣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3 00:03:29  


宋元時期的樂俑。
 
  古琴絕響:嶺南琴派獨樹一幟

  這次展覽中的另兩件重點展品,也是之前媒體們比較重視的,是兩把古代名琴——天響與寒濤。由於天響琴年代有爭議,程存潔還專門搬出厚厚的《廣東文物》來指給我們看。

  原來,早在1938年10月21日抗戰時期廣州淪陷前,“天響琴”等一批廣東珍貴文物就被當時的文化界人士和學者冒險搶救轉移到香港。1940年,以愛國人士葉恭綽為主任委員的中國文化協進會在港舉辦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廣東文物展覽會”,“天響琴”成為其中重要展品。這是這把古琴最後一次在公眾面前亮相,然後就不知所蹤,直到如今被廣州博物館收藏並展出。

  相傳這件古琴是唐代四大名琴之一,是成都名匠雷氏所制,曾為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舊物,後被廣東十三行富商潘仕成的海山仙館收藏,民國初年由廣東藏家黃咏雩所藏,之後被廣州博物館收購。1989年,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鄭瑉中對“天響琴”年代提出質疑,認為其應該出自明代。

  而寒濤琴也很有來頭,它曾是明代廣東著名學者、理學家陳獻章收藏和使用的樂器,音質好、音量大、音域寬,反映了400多年前我國樂器製造匠師的高超技藝。

  可以看到,兩把古琴都是琴面13徽位、琴底雙雁足。由於年代久遠,琴弦早已不知道斷了多少次、換了多少回,僅剩的幾根也只是聊應故事。但琴身形制還都完好,漆色應該是經過修復重漆,光可鑒人。古琴一向是古典文化的重要象徵符號,甚至比銅鼓編鐘更讓人遐思。面對這兩把名琴,懷想盛世琴音,令人不得不唏噓時光如江水滾滾東去,浪淘盡多少英傑。

  廣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從秦漢時期開始,中原的古琴文化就傳入了嶺南,廣州南越王墓出土就有古琴殘件,兩晉、兩宋北人南遷,更是把中原的古琴文化帶進廣東,相傳《古崗遺譜》就是當時留下的南宋宮廷琴譜。明清以來,廣東著名琴家輩出,“綠綺琴”、“鳳凰琴”、“天響琴”均是收藏在廣東的古代名琴。而且,廣東古琴音樂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自成一派,稱為嶺南琴派,在中國古琴諸派中獨樹一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