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美關係空檔期需克服不適應綜合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0 00:30:59  


中美兩國相互適應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能還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左右的時間。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文匯報刊載上海政法學院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學堂的文章說,4月6日,即將離任的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在上海作了一次公開演講,這可能是其在華任內最後一次就中美關係發表講話,他認為中美兩國要繼續培養三十多年來形成的“合作習慣”,並寄希望於中美下一代年輕人開創雙邊關係的新局面。由於他卸任後的政治雄心和對中國情況的熟知,這次演講引起了多方關注。
  
  自今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以來,中美關係似乎進入了“空檔期”,這並非指那種易於失控的汽車“零擋位”狀態,而是指雙邊關係在外交上暫時沒有了亮點,少了一分2010年那樣的外交激情,多了一分峰會後的沉思,進入了一段心理反思過程。洪博培大使講話的最大效應莫過於讓雙方反思中美關係在過去一年來的得失與憂樂。如果說當前雙方真的是在醞釀保持“合作習慣”的話,那麼,未來的中美關係才可能會多一分合作的念頭,少一分交鋒的姿態。
  
  一、美對華政策為何出現“情緒化”
  
  在過去的2010年裡,東亞地區的局勢動蕩給中國國家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挑戰和壓力。這次東亞出現緊張局勢是在美國全面調整對華戰略的背景下發生的。對於一個已經掌握“世界霸權”近一個世紀的國家和一個曾遭受西方侵掠長達一個世紀的東方大國來說,歷史的包袱、國家實力和國際格局的變化都會使雙方產生心理上和認知上的錯位,在政策上出現相互“不適應”狀況,中美關係出現矛盾和衝突純屬正常現象,它雖然與中國高速發展的現實有關,更與美國的戰略取向和大國關係的變遷相關。以平常心看待當前的中美關係,才能理性和客觀地理解中美關係的發展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