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六大關節點考驗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1 22:26:17  


 
  關節點二:自主導引——一步步靠近

  神八飛船到達天宮後下方約52公里位置之後,轉入自主導引控制。在正常情況下這意味著,能不能找到天宮一號並順利對接,就得靠神舟八號自己的“慧眼”了。

  這一關節點分成三個階段:尋的段、接近段、平移靠攏段。通過自主導引從52公里處到達天宮後下方5公里處,神舟八號就完成了尋的任務。然而,看上去短短的5公里並不容易,它將在5公里、400米、140米和30米處進行4次“刹車”,等到測控通信系統對兩個飛行器狀態進行監視檢查、確認不會“撞車”之後,才能繼續向天宮一號慢慢靠近。

  專家解讀(測控通信系統副總指揮陳宏敏):

  5公里是“被動安全”距離,飛船只要關了發動機就不會與目標飛行器相撞。但5公里以內不夠安全,發生問題必須緊急制動,撤離到安全距離之外。因此,5公里距離內設置的4個停泊點既是為了切換控制模式、把軌道調整到理想位置,也是控制上的備份措施。一旦出現問題,飛船可以通過地面控制撤離到上一個停泊點等待故障處置。這時的神八飛船就像等待進港的輪船。

  關節點三:牽手對接——祖國上空的相擁

  從對接機構接觸開始,神八飛船與天宮一號要在15分鐘內完成捕獲、緩衝、拉近和鎖緊四個過程,最終實現兩個航天器之間的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至此,第一次交會對接任務結束,而這15分鐘內的大部分事件,是在中國上空完成的。

  專家解讀(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

  這一切,都是通過安裝在飛船與目標飛行器上的對接機構來完成的。這是我國目前最複雜的空間機構,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這次的對接機構是我國歷時十幾年完全自主研發的。天宮一號和神八飛船兩個高速飛行的飛行器的重量都很大,要精確對接上並完成密封,稍微刮擦都會影響飛行器姿態,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