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陳坤耀與中評社青年記者對話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2-02-09 00:08:03


 
  中評社記者:香港樓價還會跌嗎?年輕人都買不起樓了。

  陳坤耀:樓價不是同全球經濟完全掛鉤的。除了世界的大環境之外,樓價同本地的政策也是有關聯的。所以,能不能買到樓,樓價會不會跌,就要看香港的小氣候了。我認為,香港的土地政策是有問題的。香港的樓價當然是有升有落,但是平均的話,香港的樓價是貴的。最近十年,國內的需求(不斷上升)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你(香港)供應有限,但國內的需求卻在無限增加。(內地和香港)兩個市場融成一體的時候,有的人認為對香港的買家不公平:供應是我們(香港),但需求卻不是本地人,價錢的提高並沒有反應出本地的供求。

  我們不能不承認香港的地產市場存在不完全競爭的情況。四大地產商,大家都知道,基本上他們有不完全競爭的情況。如果說他們壟斷,這可能帶來太過負面或者未必完全適當的講法,但說是個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中,這是可以的。幾大地產商可以干預樓市的供應方面,我在消委會的時候,曾做過深入、詳盡的調查,他們在推出單位時、怎樣的推出方法,有時並不符合競爭的手法。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香港只有這四大地產商?香港這樣一個開放的市場,為什麼會存在好像被四大地產商壟斷的情況呢?利潤這麼高,為什麼那麼多資產雄厚的外國地產商不來香港分一杯羹呢? 

  我想得到的理由是:行政障礙,當然這種阻礙並不是專門針對國外財團設立的阻礙。從作為英國殖民地開始,地是香港最珍貴的資源,是政府最有把握的收入來源。所以作為一個殖民地政府,很怕被殖民地拖累,所以一定會有非常保守的財政政策和重要的財政來源,這是管理殖民地的哲學。所以從殖民地開始,香港政府非常看重土地作為收入來源,所以對地的供應非常有限,批地和建築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從買地到起樓的整個程序也非常複雜,複雜到外邊的人很難應付,所以這是源自行政的問題,從買地開始,這個遊戲的規則就已經太複雜。如果你不熟悉這個過程,有時需要有人事關係,有時又有其它的問題,這跟貪污是無關的,基本上都是些台面上的條例,就算給你看,你都很難對付。

  你建一個樓,或者進行一個建築的項目,就會了解到所面臨的困難。當你砌樓的時候,可能要協調十個到二十個部門,環保署,甚至古物古蹟辦事處都有可能找你的麻煩,這個程序相當繁複。所以外面的有錢人來,很可能在程序上面吃虧,因為時間就是金錢,一座樓呢,本地人兩年建好,外來的人可能需要五年,成本會不同。

  這是我的一些觀點,還沒有做出詳細的研究,年輕記者、學生可以去做一個博士論文,拿多點證據,搜集多些資料去證明為什麼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卻會缺乏競爭。這是一個很好的博士論文題目。如果你要改善香港供求的平衡,在增加土地以外,還有一個就是怎樣盡量簡化程序,讓所有人都有同樣的機會,讓外來的人不需要太高的成本去處理。

  第二個就是賣地這個方面需要改善,以前賣地的面積很大,所以對大的地產商有利。對賣地的形式和發展需要改善,但是最重要還是在程序上要有所簡化,讓所有人都能有均等的機會。香港的土地使用要實現合理化,業主開心,房市不再由土地決定,可以說是穩中求變,就需要從這幾方面著手。

  買不到樓呢,其實並不是樓價的問題,而是收入的問題,如何將年輕人的收入提高。不是讓樓價跌,樓價跌業主不會高興,那怎麼辦呢,那就讓大家賺多點錢。業主高興,買樓的也高興,這是原理,也是解決辦法。所以其它的問題便是,怎樣讓80後也好,其他人也好,解決買樓的能力。如果樓市波動太大,首付比例太小確實不行,但是在樓市穩定、市場合理化的時候,政府允許一成首付的話,那麼“上車”就會容易些,所以價錢跌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專題: 與中評社青年記者對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