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報:對日歷史交涉,多看看韓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6 00:05:07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名古屋市長的“南京大屠殺烏有論”事件正在呈現中日關係的大邏輯:3月7日,南京市官方對日本媒體表示:如果能夠收回錯誤言論並道歉的話,兩市關係“前景依然是美好的”。豈料,名古屋市長3月13日再次表示“不會收回言論”,斷然拒絕南京的“美意”。

  環球時報文章稱,事實上,這種立場是受到日本輿論支持的,議題被控制在了是不是“可以否認”有屠殺平民的行為、大量屠殺是不是有技術和時間上的可能之類貌似學術求證、實無道義關心的層面。《讀賣新聞》表示“很難共有歷史認識”,《朝日新聞》雖然批評名古屋市長“考慮不周”,但也強調“要找到讓中日雙方都滿意的魔杖是為至難”。一幅中國退而求次、日本得寸進尺的構圖,並且名古屋市長的最後拒絕讓南京市政府已無處可退。

  這就是把中日關係的戰後處理,從嚴肅的國際法、國際政治問題貶為“歷史遺留問題”,而“歷史遺留問題”又被敷衍為“歷史學術”問題的後果。可以確信,即使名古屋市長下台,如果中國外交不能讓日本政府以法紀約束其公職要員自肅,“南京人民的感情”就永遠暴露在隨時可能被“父親說”、“爺爺論”之類“嚴重傷害”的威脅之下。面對地方政府無法為“南京人民的感情”負責的現實,國家外交就必須勇敢而嚴肅地、有知識並有能力地擔當起推動日本政府真正尊重“南京人民的感情”之民族重托,而不是對地方措施或民間抗議表示什麼“理解和支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