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拼歷史定位”的壓力,一方面來自兩岸政治方面,另一方面也來自台灣振興發展方面。兩岸如何在既有基礎上進一步突破瓶頸,化解難題時刻考驗馬政府的政治智慧。比如,在陸資入台方面,馬政府在第一任期內,迫於“競選連任”的壓力,害怕在野黨和綠營支持者以“傾中賣台”反制而遲遲沒有實質性的推動;在陸生赴台就學問題上,馬政府還出於“國家安全”等泛政治考量,沒有徹底打破“三限六不”的禁令,讓兩岸青年間最重要的交流學習機會仍處於觀望階段;再如,近日為外界關注的大陸福建省平潭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本是兩岸共同管理,共同規劃開發,且能共同受益的一件好事,馬政府還是以害怕“一國兩制”為由,將這一大好商機白白錯失;馬政府出於“國安”、“文化入侵”等政治因素,仍將兩岸新聞交流置於駐點採訪的初級階段,嚴重影響兩岸民眾間的了解與溝通,諸如此類數不勝數。這些問題,其實原本都是純粹的經濟、交流議題,而馬政府卻出於種種政治考慮畏首畏尾,甚至寧可無功,不可犯錯,給本來可以不斷推進的兩岸合作交流平添障礙和陰影,這也充分反映出兩岸在政治互信上亟待加強和鞏固。
而此次馬政府透過“吳胡會”向大陸釋出政治善意和誠意,軟化政治對立,擴大政治交集,對於下一步兩岸間消除政治疑慮,排除兩岸議題中人為政治因素的負面干擾,是具有正面、積極意義的,也必將有助於馬政府為兩岸間各領域交流合作打開政治枷鎖,跳出泛政治化的思維,從而有利於兩岸各項合作協議真正落到實處,惠及兩岸人民。
綜上所述,馬政府重申“一中原則”,以及提到“一國兩區”概念,儘管兩岸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還存在分歧,但完全可以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有助於兩岸間政治互信的不斷加強鞏固,也必將為兩岸和平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政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