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神九航天員將進行哪些實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7 20:58:50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在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中,景海鵬、劉旺、劉洋3位航天員除了要完成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外,還將承擔15項航天醫學相關空間實驗。

  新華社報道,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設計師李瑩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航天員承擔的空間實驗中最主要的有5項。

  ——航天飛行對前庭眼動、心血管及腦高級功能影響研究。神舟九號任務飛行前、中、後同步檢測動脈脈搏波、靜脈脈搏、腦電和眼動。這是中國在微重力環境下首次進行的系統(人體)生理學研究實驗。這項試驗將促進對失重生理效應機理的系統認識,其研究結果將為後續載人航天任務失重生理效應防護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失重生理效應防護的細胞學機制研究。成骨細胞功能下降是空間骨丟失的重要原因,而成骨細胞功能受到包括細胞因子在內的各種因素調控。實驗的目的在於探討失重條件下整合素與細胞因子對成骨細胞的調節作用。這次研究將解決細胞培養回路中多種試劑時序加注難題,聚焦成骨細胞對成骨因子的響應性變化,為針對關鍵細胞信號分子開發相關的靶標藥物以及制定預防措施奠定基礎。

  ——空間骨丟失防護技術研究。在神九任務目標飛行器組合體飛行階段,航天員將採用對人體無損、高效、耗能低、重量輕、體積小、使用方便的力刺激儀進行力刺激防護,增加骨間隙液流增強骨細胞活性,從而達到對抗空間骨丟失的效果。李瑩輝表示,在交會對接任務中開展空間骨丟失防護技術研究,不僅可積累中國航天員中期空間飛行的骨代謝數據,而且可驗證基於力刺激原理的骨丟失對抗儀的空間適用性,為中長期空間飛行導致的骨丟失防護研究提供技術支持。

  ——在軌有害氣體採集與分析。利用中國自主研製的有害氣體採集設備,實時採集在軌飛行中艙內的微量揮發性氣體,返回地面進行分析,用於分析目標飛行器艙內的空氣品質,可以對目標飛行器內的微量有害氣體進行評估,了解飛行器內污染水準。

  ——航天員在軌品質測量。神九任務中,3名航天員將使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自主研製的品質測量儀對人體品質進行測量,其基本原理是基於牛頓第二定律的線性加速度方法,結合光學、力學、電子、工效、機械和材料學等先進的技術應用,精度可達到被測物體品質的±1%。品質測量儀的成功運用,填補了中國在軌品質測量技術的空白。

  李瑩輝介紹,除了上述5項實驗之外,神九任務還將首次開展在軌微生物檢測、失重條件下撲熱息痛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航天員睡眠清醒生物週期節律監測等10項航天醫學空間實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