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若美衛星體系遭中國重創 戰力或退到60年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8 10:39:24  


 
  2007年,中國發射神舟七號多人飛船,完成出艙太空行走;2011年9月29日,中國發射“天宮一號”,留在預定軌道;三十三天之後,神八無人飛船作為目標飛行器升空,並成功與“天宮一號”兩次完成自動對接,之後分離,返回艙返回地球。

  正是神八無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奠定了這次“神九”飛船執行使命的基礎。“神九”飛船升空將與“天宮一號”進行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這意味中國將徹底完成和驗證對接空間技術,並為實現長期有人駐守的太空實驗室提供關鍵性的技術保障。

  第三階段,中國將建造長期有人駐守、短期自主飛行的二十噸級的太空站。中國空間站工程大系統建成,完整配套以後,則可解決系列性應用問題。

  “神九”任務四大難點

  據中國航天部門透露,“神九”飛船的任務有四大特點難點:第一次實施手控交會對接,航天員第一次訪問在軌飛行器,女航天員第一次太空飛行,第一次進行十多天的載人在軌飛行。

  幾十年前,美俄兩國早就實現了載人空間交會對接。惹人注目的是,2011年發射的神舟八號已經與“天宮一號”實現首次自動交會對接,為何還要進行手控對接?這是因為如果自動對接出現意外狀況,便可由手控對接解決問題。人腦畢竟比電腦更可靠,手控交會對接要求一次成功;一旦兩個高速飛行體發生碰撞,對接機構受損,“天宮一號”就再也無法對接了。

  手控對接既對航天員操作的精准性和靈敏性提出很高要求,同時也對飛船控制系統的適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航天員在艙內操作空間狹小,又受到強光線干擾,首次手控交會對接技術,將消耗很多體力。這對航天員的操作水準是一次考驗。

  “神九”飛船相當於前蘇聯、美國早期的載人飛船工程。始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前蘇聯、美國的宇航局競相展開載人飛船工程。比如女航天員進入太空,1963年前蘇聯把人類首位女航天員送入太空,二十年以後,美國首位女航天員於1983年進入太空。

  美國太空總署急起直追,為了實現太空實驗室計劃,先後把多批航天員送入太空,從而快速推動了美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1969年,美國首次把航天員送往月球,實現了人類夢寐已久登陸月球的理想。據此觀之,論太空規劃和技術,今天中國與當年美國相比,還有頗大的差距。

  美軍優勢建基衛星

  講到當前中國在太空規劃和技術上的進展,可能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持續增長更令美國震驚,這層擔憂主要源自太空規劃和技術在軍事上的運用。眾所周知,尤其在太空規劃和技術上,民用和軍用僅隔了一層紙,民用技術捅破了,就是軍用技術。

  自從美國提出“高邊疆”的大戰略概念以來,美國人持之以恒,把太空規劃視為重頭戲,自然重點是各種應用衛星計劃的研發和運用。正是由於在偵察、通訊和定位衛星應用方面,美國拔得頭籌,因而在軍事上掌握和控制了太空,掌握、控制了所以美國從事一場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強,舉世罕有其匹。誠然,所謂掌握和控制了“高邊疆”,也就是在軍事上掌握和控制了地球。

  美軍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軍隊,誠如美國前國防部長佩里所言,差距之大,猶如一支拿著來福槍的近代軍隊與一支拿著弓箭和長矛的古代軍隊。究其底蘊,蓋美軍的優勢建立在其衛星體系的基礎之上,美軍實時指揮和控制主要靠通訊衛星,精確打擊主要靠全球定位系統,戰場對美軍顯得單向透明化則主要靠各種偵察衛星。

  哪怕美國衛星體系失去部分功能,則美軍通訊、定位和偵察等手段必受重創,美軍打一場高科技局部戰爭的能力,與其他大國軍隊相比,就退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前蘇聯雙方緊張對峙而實力不分伯仲的狀況了。

  據此,美國可能不會對中國太空技術的快速發展掉以輕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