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月刊:澄清認同迷思 堅定和平發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30 07:26:54  


 
  還有一個重大的背景,是學者們較少提及的,就是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與台灣民眾對此的不適應以及由此產生的焦慮感、不安感、恐懼感和失落感。曾幾何時,台灣還一直領先於亞洲四小龍,台灣經驗還為世人所津津樂道;如今,卻成為四小龍之尾,台灣的金字招牌黯然失色。這種強烈對比深深投射在民眾內心深處,造成心理不平衡,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調適。也因此,兩岸認同的撕裂與修補是需要經歷相當一段時間過程的。

  當然,台灣社會兩岸認同撕裂問題的最終化解之道,還是需要靠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只有通過發展,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如前所敘,在兩岸結構性政治問題未得到解決之前,兩岸要達成高度互信和認同,幾乎是不可能的。隨時可能被一個小小的突發或偶發性事件破壞好不容易累積的互信,如“東京影展”事件、最近的大陸“護照事件”等。這些都是值得兩岸有識之士深入思考的。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探討兩岸政治關係的安排,首先涉及雙方的政治定位。過往60餘年的兩岸定位,前30年是“匪來匪去”,屬敵對關係;後30年至今,是“台灣當局”和“大陸當局”或“中共當局”,屬於中性詞彙。未來雙方必須通過政治對話及政治商談來解決彼此的政治定位問題,這個政治定位完成後,雙方的關係更加明晰,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了政治互信問題。從十八大報告中,我們不難看出大陸方面對此的考慮:首先,這個定位是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後達成的定位,而不是任何一方的自行界定;其次,這個定位是“現在進行時”,即符合雙方現狀;第三,“合情合理”表明這個定位不會強人所難,一定會是兩岸最大政治公約數的體現。

  這個政治公約數究竟為何?我們沒有現成答案。這是需要兩岸雙方共同努力探索達成的。也因此,我們希望兩岸一方面擴大交流合作,建立派駐對方的辦事處,全面修改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等;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兩岸能夠儘早開始政治對話乃至政治商談,探討兩岸未來的政治關係。此次在台北,筆者會上會下接觸了不少兩岸關係的“老行尊”,傾聽和請益了不少問題,收穫頗豐。記得一位尊者表示,這幾年執政黨利用各種機會與大陸領導人會面時,無不提出請大陸考慮協助處理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事實上,也真的收到很好的效果。他指出,“國際空間”問題是不是政治問題?是否屬於“難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既如此,為何馬政府又屢以“先經後政”、“先易後難”來回絕大陸的政治對話、政治協商的要求?可見事在人為,還是需抓住機遇,儘快啟動兩岸政治對話和政治商談機制,使兩岸關係真正做到可長可久、和平發展。兩岸的互信與認同,也就在此過程中逐步鞏固與達成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