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學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改革的演進脈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2 10:01:58  


 
  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改革的演進脈絡
 
  (一)政治改革號角的吹響
 
  中國改革開放的基礎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因此改革開放不僅是打開國門面向國際,還要清理門戶撥亂反正。鄧小平在反思文革悲劇時,明確指出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因此“如果不堅決改革現行制度中弊端,過去出現過的一些嚴重問題今後就有可能重新出現”。但是,雖然總設計師吹響了政治改革的號角,但在撥亂反正的特定條件下,政治改革的具體操作步驟和實施路徑並沒有明確。
 
  (二)政治改革的憲政民主嚐試
 
  1987年中國共產黨十三大報告把“黨政分開”的國家權力機構體係改革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關鍵”,從中可以透視當時政治改革目標和層面是憲政民主。“黨政分開”目的是理順黨政關係,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健全和完善幹部管理制度。但是,由於“黨政分開”關係到黨和國家根本的權力結構體係,涉及利益面廣、改革難度大。1989年之後,中共高層基本上打消了政治改革在憲政層面動手術的念頭,政治穩定成為首要保證要求。此後的改革切入點就主要集中在相對不那麼敏感的行政管理體制領域。1992年中國共產黨十四大定調,政治改革的現實重點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出轉變職能、理順關係、精兵簡政、提高效率。這樣,準備啟動並且有一定輿論基礎的憲政民主改革還沒來得及鋪開就得收場,並且轉場到比較中性化的行政管理領域,而非政治民主的價值訴求方向。
 
  (三)政治改革向以基層民主為切入口的社會民主轉向
 
  1997年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在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同時,更強調社會民主。明確將加強基層民主實踐作為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和政治改革的突破口,表示“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這表明中國的政治改革由憲政層面轉向了社會民主層面,尤其著力於基層社會民主。中國的政治改革開始嚐試以奠定基層民主的社會基礎為出發點,漸進地拓寬基層群眾政治參與渠道,以不斷推進社會民主的發展。遵循這一思路,2002年中國共產黨十六大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以“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並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這表明中國政治改革更加強調社會民主的路徑和形式是政治參與。
 
  (四)政治改革提出中國共產黨建設和黨內民主的新任務
 
  2002年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5.31”講話,其中首次明確提出“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的活力”,中國共產黨十六大進一步強調要“堅持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並且史無前例地將“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與“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等一起視為政治改革的主要任務。這又宣告了自十六大以來,政治改革的重點是黨的建設,尤其是黨內民主和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繼任的胡錦濤總書記不斷強調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從黨的執政理念、執政基礎、執政方略、執政體制、執政方式、執政資源和執政環境等方面進行努力,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在2007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上也進一步強調了黨的自身建設的重要性。這一係列重大決策和重要論斷的提出意味著,中國政治改革的著力點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上,路徑是實踐黨內民主。
 
  (五)政治改革目標回歸社會民主
 
  2012年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中,一共論及政治改革七個方面的內容,但重新強調了以人民民主為核心的社會民主的本體地位。十八大政治報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同時也指出,“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
 
  可以看出,今後政治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實現社會民主為目標,以憲政民主和黨內民主為手段。而實現黨內民主將是政治改革的抓手,憲政民主則是需要突破的屏障,基層民主是載體,社會民主既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也是黨內民主和憲政民主和基層民主訓練的產物。
 
  從發展曆程來看,中國政治改革逐步回歸本原,因為政治改革不是為政治而改革,實際是它是為社會發展和進步而改革,它最終必須坐實到社會發展的層面上來。總之,中國政治改革既要完成適應市場經濟轉型的政治轉型,又要完成適應更高形態市場經濟發展的升級與換代,政治轉型還有任務沒有完成,而政治升級則還遠沒有開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