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 
中評論壇:香港政治主要問題與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15-06-11 00:12:14


 
  溫習這個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依照憲法和《基本法》來實施“一國兩制”。這不僅是對香港而言,對中央政府亦然。

  我們講法治,依法治國、依法治港等,表明無論是根本性的憲制法律,還是具體的法律規定,都應得到尊重、遵守。所有人都要依照法律行事。強調憲法的權威,實質上是強調“一個國家”,尤其是現在面對一些極端聲音,強調一個國家、強調法治更有意義。《基本法》統領香港的各項具體法律、條例,是“兩種制度”順利實施的保障。

  一個法治社會,在發現違法行為後,必須進行追究和嚴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法治社會運作。一味寬容,姑息、輕判等會削弱社會對法治的信心。

  其次,政制發展“順其自然”。中央已再三表明誠意,希望在《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基礎上實現行政長官普選。過,當然好。不過,“天也不會塌下來”。

  再次,凝聚社會共識。如董建華先生的團結香港基金會,應成為為特區政府發現、招攬、培養各類人才的“人才庫”。

  最後,培養新一代愛國愛港年輕人。青年問題涉及教育、就業等,關於教育,前段時間討論比較多,涉及學校環境、課程設計、科目教授、社會影響等多個方面,不一而論。我想說的是,在內地學生來港讀大學或香港學生赴內地讀大學的基礎上,能否再進一步,如內地大學可不可以來香港設分校,以期更好地培養既瞭解香港又瞭解內地的新一代香港人?這在法律上沒有太大問題,就看具體怎麼操作。

  關於本土意識

  至於本土意識,它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萌芽,實際上是港人一種尷尬的自我認知。在港英時代,他們不是中國人,也不是英國人,只能是香港人。本土有積極的一面(它可以反映自我認同、民族國家認同),作為一種思想文化意識,它是自我認同、塑造,並形成共同身份價值的第一步。但本土也有消極的一面(如本位主義,排外情緒—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甚至政治意義上的分裂、獨立意識等)。應適當引導,該鼓勵的鼓勵,該抑制或打擊的就抑制、打擊。協助港人重塑新世紀的身份認同,共築“中國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