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世界智庫中國研究的啟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01 00:15:51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中國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如何與之共存、共富、共進?中國道路打破了大國崛起範式;變“高峰型”國際戰略格局為“高原型”,美國國力不再一枝獨秀,此乃機遇還是挑戰?中國企業躋身500強龍虎榜者越來越多,證實了財富由西方向東方的轉移,中國紅利的溢出效應如何精算,會否成為未來的財富來源?總之,對於許多外國人而言,中國仍然是個謎。

  中國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稱讚中國通過投資和貿易展開全球交往以及制定法律進行經濟改革的努力。她在演講中說:“這對中國有利,也對世界有利———兩者的命運因此結合在了一起”。厄瓜多爾總統拉斐爾·科雷亞所指,中國代表了“一種文化和歷史,令了解她的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正因此,中國研究成為一門顯學。

  對此,世界智庫刮目相看,趨之若鶩,高高掛起“中國研究”的金字招牌。智庫者,國之重器,“廟算”的責任要求其能“遍觀天下事,驚醒世間人”。美國的布魯金斯學會、外交關係學會、蘭德公司;英國查塔姆研究所與國際戰略研究所;印度全球關係委員會、南亞分析集團,以及俄羅斯戰略和科技分析中心、澳大利亞的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等數十家世界級智庫順時而謀,著眼、著墨、著手描繪中國戰略、安全、經濟新景觀;講中國故事,用故事講思想,用思想啟智慧:致力於寫出關於中國的“好文章”。其代表性觀點如下:

  一是“絲路基金”、金磚行、亞投行打破了國際金融領域壟斷,促進了國際金

  融機構治理改革,推動國際體系規則建設;二是“一帶一路”計劃乃“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的延伸,橫跨歐亞大陸,從陸地、海洋兩條路打開通往歐洲的經濟合作大門;涉及世界各地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與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對接,彰顯共贏理念;三是“亞信”、“上合”始於亞洲,終及亞歐,政治夥伴關係意義大於貨幣往來,起於經濟,著眼安全,制定規則;四是中國的國際存在、國際競爭力更加有力,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建設性作用勢必進一步增強;五是多極化導致國際舞台擴大,中國或先從區域安全著手,建立亞洲安全秩序,最終實現利益和命運與共;六是中國在和平崛起、共同繁榮、同舟共濟的前提下與周邊國家交往,作為地區和全球大國邁入新階段;七是中國在負責任地參與世界經濟秩序的維穩,以及國際政治、安全領域的協調,致力於世界和平發展。

  上述世界智庫的研究課題與著述,既有羨慕、好學,希望分享成功秘訣,也有警覺、嫉妒,試探中國謀求共利天下的真意。不論其動機如何,各大智庫的戰略視野、國際思維值得肯定。

  緣此可知,世界智庫的幾種境界:一是戰略性:眼光緊盯戰略博弈,腳步緊跟時勢演講。二是前瞻性:開闊眼光、看穿世界,號准世界脈搏。三是對策性:腳跟站穩持定力,步步小心,層層著眼。四是動向性:仰觀雲飛,靜聽風過,看得出雲移山欲動,水漾石疑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