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華文化復興的政策思維:實現中國夢的途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14:01:32


 
  貳、文明典範的轉移:知識文明時代的來臨

  根據達爾文的“物種進化論”,“物競天擇”是物種進化的準則,也就是說,人類文明的進化決定於人類對外在生存環境的循環調適;生存環境的發展脈絡及調適就是文明的進化路程。根據科學革命的典範轉移、歷史哲學理論及未來學的研究,人類文明經歷了幾次的“軸心突破”,從原始社會邁入農業文明,經過近代的工業文明,而當代已進入了知識文明的典範;其思維典範分別是自然主義、牛頓機械論及量子思維。

  總結來說,在量子典範的運行下,電子科技高度發展,文明典範快速轉移,後現代社會呈現著混沌的景象,一切皆處於"不確定性"的狀態,而且各元素相互緊密鏈接,全球存在著一種命運相互依存的“蝴蝶效應”;顯然,在主客體元素相互滲透的整體網絡下,過去主客二元對立的線性思維已證實不符合當代的文明典範。工業現代化的種種理論必須重新檢視,甚至處於被否定的狀態。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種種異化現象,證明了這一個論述。將來的新文化模式可以參酌上述特質作為指標。

  另外,根據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文化轉型理論,所有新興文化的成型都必須經過“整合”的程序,將舊文化在新社會時空環境下的殘留文化價值融入到主流文化之中,其方式包括重新詮釋(reinterpretation)、稀釋(dilution)及設計(projection) 。然而,如果相當比例的民眾仍堅守舊文化模式或價值體系,其殘留文化對主流文化依然會產生威脅;所以,文化轉型必須要有政府政策及菁英教化的功能,才有可能順利推動漢轉型。

  顯然,線性思考及標竿學習無法達到自我超越的目標。中國的文化轉型或變革必須走自己的路,抄襲不是超越的途徑;標竿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超越標竿。而且,在一個全球緊密鏈接的網絡體系,你不影響人,就會被影響;要想立足主流地位,你就必須有策略地投入那個體系,只想獨善其身似乎越來越不可能。中國文化的復興與轉型如果不投入於全球的框架中尋求定位,將會在轉型的過程中一方面在內部做自我的反省與批判中,無法窺見未來文明的全貌,另一方面可能還會在面對外來異質文化的干擾下招致扭曲,走了冤枉路;這樣的”現代化”過程將會在全球化機能的制約下呈現出非常艱難的景況。面對這樣的挑戰,中華文化復興的工作最好能夠透過國家政策的規劃,畢內外的衝擊於一役。以下就來討論文化相關政策的規劃理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