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華文化的王道文化與兩岸關係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14:28:45


 
  孟子主張天人合一。他引用尚書“太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格言,來闡釋順應民意,就是順應天意的道理。
… 昔者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與之,人與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篡也,非天與也。“太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

  荀子強調天人之分。他主張順應大自然的習性而充分加以利用。他說: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2、儒家思想的人性論述

  儒家思想的五個核心概念的論述基礎,乃是基於其對於人性本然的論述:性善論或性惡論。儒家認為,唯有掌握人性本然的善惡,才能夠掌握人類行為的根源、人類行為的驅動力;從而,能夠制定出規範人類行為的有效機制。孔子主張人性的本然無善無不善;孟子主張人性的本然是善良的;而荀子則主張人性的本然是惡的。

  孔子沒有斷言人性本然的善惡;然而,他指出,人的行為模式卻可能有很大的差異。他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就是說,孔子認為,人性的先天本然都是一樣,沒有什麼差別;而人的行為之所以互有差異,乃是因為後天成長環境的不同,導致適應環境的學習過程互有不同,從而造成南轅北轍的不同行為模式。因此,孔子重視人的成長環境與學習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