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華文化的王道文化與兩岸關係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14:28:45


 
  孟子主張人性的本然是善良的。他認為,人和禽獸之所以不同,乃是人性的本然是善良的。保存了此一人性本然善良的人,就具有人格;否則就與禽獸沒有兩樣。孟子指出,一個健康而正常的人,都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與是非之心。他認為這4者分別為仁、義、禮、智的發端;他稱之為“四端”。他說,一個人如果沒有這“四端”,就沒有資格稱為“人”。反之,如果人能夠將這與生具來的“四端”加以擴充,就能夠達成與禽獸不一樣的人格。而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如果能夠把“四端”擴而充之,就“足以保四海”。

  荀子則主張人性的本然是惡的。他認為人性的本然是與生俱來;因此,人類對於人性本然的善惡無能為力;然而,人類卻可以透過理智的抉擇與努力來化解先天本然的性惡而達成後天行為的善。他把沒有經由學習與努力就存在、與生俱來的人性本然,定義為“性”;而把人類經由理性抉擇與努力學習而達成的行為定義稱為“偽”。

  荀子認為,與生俱來的人性本然存在許多慾望。人類社會如果放任個體去滿足這些慾望,則個體必然會為了滿足慾望而不擇手段;其結果,個體與個體之間必然會發生爭奪、殘殺與淫亂等對社會群體生活與生存產生妨害的負面行為。從而,人類社會可能產生或者已經存在的辭讓、忠信與禮義文理等美德將蕩然無存。因此,必須推動學習的機制予以教化;設立禮義的儀式予以規範。只有這樣,社會才會有秩序。

  肆˙儒家思想的第三個核心概念:忠恕之道與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的第三個核心概念是其對於人類行為基本準則的論述:忠恕之道與中庸之道。忠是持己之道;恕是待人之道;中庸是接物之道。忠誠之道是儒家思想用來達成其塑造完整人格的實踐途徑;寬恕之道是儒家思想用來處理其人際關係的實踐途徑。而中庸之道則是儒家思想用來處理事務的態度。

  “忠”就是要實事求是;要真誠而不作假;要表現真實的自我。“恕”的積極面為“推己及人”;消極面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庸”就是走不偏不倚的中道;採取漸進的、溫和而不偏激的平衡途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