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強:中國離橄欖型社會還有多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6 12:00:35


 
  數據用的是一個叫CGSS,我們叫: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就是所謂“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是一個大家通用的數據。我們比較兩年的數據,一個是2005年數據,另一個是2013年數據,然後看,從2005年到2013年發生什麼變化。那麼2005年到2013年,居然發現這樣一個大的變化,東部收入中產在2005年的時候占到,就是在整個的結構中,能占到53.3%,但是到了2013年的時候,它明顯上升了,上升到66.65%,東部教育中產從39.21%上升到55.91%,那我們看到了,整個東部地區的中產是比較明顯的。

  職業中產從40.92%上升到56.17%,如果這樣來理解的話,東部社會的橄欖型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剛才我說了,我們把它分成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我們把中部和東北先舍去不說,我們拿兩頭來比,這樣看得更清楚一點。這樣我們一看,西部的問題還是很突出,因為西部中產本來比例就不高,大家看2005年的時候收入中產21.23%,教育中產25.30%,西部的職業中產25.09%。

  但是從2005年到2013年發生變化呢,2013年西部的收入中產下降到14.37%,教育中產下降到16.14%,職業中產下降到17.22%。所以我們就憂慮了,本來東部看起來還是一個明顯的橄欖型在擴大的一個社會,而西部呢,恰恰是一個流失的社會,流失掉的是什麼呢?流失掉的恰恰是那部分相對來說,西部最需要的這部分的人,如果我們仔細去思考的話,確實意識到了,在講橄欖型社會的時候,必須思考,中國大陸是一個十三億七千萬的社會,我們國家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地域廣闊,分成東中西,然後城市呢,分成大中小,這時我們就意識到了,一個是大城市發展,我們叫“循環累積效應”,它越來越明顯,但是反過來呢,小城市、西部呢,有時我們也管它叫“惡性循環效應”,因為它越流失,它就越留不住人才,它就越不容易在這裡吸引精英,所以這時我們就發現了第二個大問題,就是我們大中小城市,或者是大城市和小城市或區域之間,我們是想培育橄欖型社會,但是,這時候我們就發現了,在西部的結構問題更為尖銳了。

  第三個問題先讓大家看一看結構圖形吧。就是在城市裡面生活著兩部分人,一部分是戶籍居民,另一部分是外來打工族。

  外來打工族,在城市裡面比例相當高,中國有多少打工族呢?我們叫農民工吧,農民工大概有兩億六千萬到兩億七千萬之多,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能理解,下面我們解釋的這個結構,就是市民和兩點幾億的農民工,他們之間的這個差異了。這張圖形看起來很好,什麼圖形呢,是全國城市戶籍人口社會結構,但是我們千萬要意識到,我們剛才不是說普查的時候,我們是把它放在一塊的,因為他們也實實在在是一塊生活的,但是這張圖,我們抽去了誰呢,我們把農民工先暫時地從數據中抽出去,我們只算城市戶籍的人,所以如果只算城市戶籍的人,我們今天的題目叫做:我們離橄欖型社會還有多遠?我們會感到沒問題了,如果只是算城市戶籍,是橄欖型社會結構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