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耶魯女生用腳步“丈量”中國傳統民居
http://www.CRNTT.com   2017-01-13 00:17:46


蒲肖依在踏訪傳統民居途中。
  
 
  【耶魯女孩眼中“建築裡中國”】
 
  蒲肖依探訪“建築裡的中國”第一站是安徽,她說,她對徽派民居的印象一直來源於吳冠中的畫,山水之間的白墻黛瓦,高聳的馬頭墻,窄巷子裡的石板路,充滿著非常詩意的建築語言。
 
  這個長期浸染於西方環境下的建築學子親眼看到傳統民居時自然有屬於自己獨特而有趣的見解,她說道,徽派民居這種“中間是院子,四周是房子”內向的建築原型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一種內斂心理的投射。“而在北非的摩洛哥,我發現伊斯蘭的庭院住宅和徽派民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圍合的空間在外部非常樸素,進去後內部有流水和花草樹木,有光照進庭院……同時伊斯蘭教和中國文化中共通的,內斂的精神內涵也可能是造成民居如此相似的一個原因。”
 
  在審視過福建土樓後,蒲肖依又說道,“客家土樓是最讓我震撼的民居,第一眼看到它,讓我想起了羅馬的角鬥場。”
 
  行走的過程中,蒲肖依真正感受到了祖國的幅員遼闊。在黃土高坡,人們挖窑洞防風避寒,到了西南貴州一帶,因為氣候潮濕,山多地少,幹欄式民居又成為當地人們的選擇。在 “地無三尺平” 的貴州西江,層層叠叠,隨山而建的吊腳樓群,則是苗族人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因地制宜的明智選擇。同時在行走中她也心有感悟:一個建築師只有真正領悟了自身文化的底蘊,才具有向多元文化進軍的可能,從而也具備了批判的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