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巴曙松:債市黃金十年正在到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17 11:01:30


 
  2.統一監管顯迫切

  然而,中國債市要獲得快速的發展,還需要解除橫亙在面前的諸多障礙。在巴曙松看來,目前中國債券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五龍治水,監管權是分割的,市場本身也是分割的,統計指標也有好幾個口徑,這種市場的分割就使得市場的收益率曲線、定價機制不合理,因此監管的分割對整個債市的整體發展已經構成了非常明顯的障礙,增加了監管的成本,降低了監管的效率,突出的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債券市場各自為政,缺乏一個統一的覆蓋幾個不同子市場的規劃,法律的事務範圍相互之間存在明顯的割裂,執行的效力也受到限制。而要解決市場分割和各個市場的制度性差異問題,就需要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更加市場化。現在中國內地債券市場的信用風險主要由監管機構去化解,這個化解帶來定價的扭曲和道德的風險,應由市場化的信用利差來反映主體之間的信用差別。

  信用利差須市場化

  “債市是什麼?可以把它界定為是一個金融資源配置的市場,還可以把它定義為是對企業信用風險進行定價的市場。對比中國內地債市和海外債市的差異,其中十分突出的一點,是成熟市場上高評級的債券與低評級的債券,在市場上定價差異很大,而在中國市場上則差異相對較小,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債券市場一度預期是有剛性兌付的,沒有市場化的信用利差怎麼能夠反映和發現主體之間的信用差別呢?”

  在巴曙松看來,這種狀況必須要得到改變。作為市場的投資者來說,購買的信用債券獲得了高利率的利差,相應地就要承擔由此帶來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而中介機構也能夠通過市場化的競爭來實現優勝劣汰。

  從國際市場來看,美國、日本等國家在債券市場的監管方面,雖然有些產品是有分工的,但是在功能上是統一的,總體上沒有出現明顯的相互分割和規則相互沖突的情況。

  巴曙松表示,在目前這樣一個債券違約趨勢已經明顯上升的情況下,某一個市場突發的風險有可能貫穿傳導到其他的監管領域,引發一個明顯的連帶風險傳染效應,這就客觀上要求中國的債券市場相關的主管機關之間要加強監管協調,特別是在債券監管標準的統一等方面顯得越來越重要,這凸顯了目前債券統一監管的迫切性。

  3.打破剛性兌付 違約成新常態

  巴曙松亦指出,從債券市場發展的趨勢看,打破剛性兌付正在逐步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違約慢慢會成為新常態。

  從2014年到2016年中國的債市的邊界違約率分別是0.04、0.4、0.8 ,債券違約在逐步增加,違約步入了常態化,打破剛性兌付應該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投資者風險防範能力待提高

  “剛性兌付和我們目前金融界出現的很多問題是直接相關的,例如,推高了風險收益率,加大了社會融資的成本,也阻礙了我們金融業持續的發展。”他表示,剛性兌付對市場的扭曲是一個市場定價標準的扭曲,進而也扭曲了風險的定價機制,損害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而且助長了道德風險,也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從沒有違約的市場預期,到打破剛性兌付,在中國的市場上一度引發了短期的市場恐慌,顯示市場需要一個過程來適應這個新的特徵。2016年中國內地整個違約債券達到56隻,涉及金額388億元,債券違約呈現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國企的違約佔比例上升,違約債券25隻、規模188億元,分別接近整個市場違約債券的一半。二是債券違約的處置在不斷地市場化。雖然有些企業在政府的協調、銀行或者是股東的支持下還是保持了剛性兌付,但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破產等市場化的方式來處置違約的債券。如天威集團、東北特鋼申請破產,而廣西有色因為重組失敗成為內地首個進入破產清算的國有企業。

  巴曙松表示,在2016年12月份,因為個別機構出現連續的違約,造成了債市非理性暴跌。此後機構的債市交易開始變得謹慎起來,這顯示出投資者在逐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但事件也暴露出投資者保護機制還需要完善,目前債券市場在快速發展中的投資者保護還非常脆弱,整體風險防範能力還有待提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