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職業選手年入百萬
玩的人多了,自然出高手。蘇友超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優秀電競選手眾多,部分項目即便在世界大賽中也很有優勢,“其中名氣較大的職業選手,月工資就有幾萬元,加上獎金分成、品牌代言,年收入能達到上百萬。”
隨著項目發展,電競選手的收入已不遜大部分體育項目的從業者。除俱樂部發放的工資和比賽獎金外,商業活動、產品代言甚至利用自身名氣開發的周邊產品都能為選手們帶來回報。被圈內人稱為“土豆明”的29歲小夥黃慧明2008年成為職業選手,參加過不少世界大賽,曾拿到過國際賽事的亞軍。“就跟其他體育明星一樣,我的收入還不錯,完全可以養活自己。”小黃說。
電競明星的高水平、高收入,是以艱苦訓練為代價換來的。黃慧明在備戰大賽期間,每天訓練長達12至14個小時。也曾是國內頂級選手的蘇友超笑著說,無論多好玩的遊戲,每天這樣玩都會失去樂趣,“這也是職業選手和普通玩家的區別。無論什麼事業,能堅持下去,肯定是因為心中有夢想,比如拿世界冠軍。”
生存環境的改觀,不僅體現在收入上,也體現在組織管理方面。職業電競選手普遍年輕,職業生涯又很短暫,許多十幾歲的孩子為走職業道路放棄了學業,為退役後的就業留下了隱患。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俱樂部開始仿照體校模式,在業餘時間安排選手進行文化課和其他知識的學習,為其退役後的轉型打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