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根本邏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21 09:39:27


 

  如今在肅寧,村民代表大會不再是擺設,凡事關本村發展的重要事項,都由村代會做出決議後,由村委會執行。在實現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全覆蓋的過程中,黨的有效領導貫穿始終。

  如今在肅寧,正通過農村經合組織的全覆蓋,解決“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之後帶領農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橋”與“船”的問題。

  如今在肅寧,基層黨組織實現全覆蓋,全縣打破以行政村為單位設置黨組織的傳統模式,把黨支部和黨小組建到經濟組織、民主組織和社會綜合治理組織中,黨的領導拓展到了農村各個領域。

  一批有本事、懂經營、會管理、群眾認可的鄉村“能人”被調動起來“為黨所用”,優秀者成了發展黨員的培養對象。他們還把發展農村黨員的“推選權”交給村民代表,老百姓普遍不認同的,村幹部說了也不算。

  肅寧“四個覆蓋”模式,立足的就是解決由誰來組織群眾的問題,從制度設計上提出了怎樣組織群眾的可行路徑。7年來,肅寧縣農村治安案件下降了49%,刑事案件下降了36%,農村信訪量下降了72%;全縣農村經合組織從最初的142家增加到2016年的624家,農業產業化率達到79.7%。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0年的5711元增加到11638元,六年翻了一番多。縣域民營經濟發展全省綜合排名由2011年的第19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6位,躋身全省前十強。

  2011年7月,習近平同志獲悉肅寧改革詳情後,對“四個覆蓋”作了一段批示,“把分散的農民重新組織起來,是加強農村社會管理,推進農村發展的現實需要。肅寧縣推進‘四個覆蓋’進一步健全了農村基層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服務群眾的組織體系,對加強農村社會管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效果也不錯,值得總結推廣。”

  事實上,新世紀後,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大江南北湧現出了一批基層治理創新,其中比較典型的,包括浙江的“後陳經驗”、貴州的“塘約道路”等等。這些創新之所以成功,最突出的共同特點,都是重拾黨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群眾路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