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文學批評的底氣、地氣和銳氣
http://www.CRNTT.com   2017-10-06 10:20:11


 

  最能體現李長之作為一位批評家銳氣的作品,恐怕非《魯迅批判》莫屬。作者的這部早期批評作品結構完整、論述充分而又不失思想的鋒芒,全然沒有“少作”常見的幼稚病。這部著作遵循一種從外部問題到內部問題層層推進的邏輯理路,向讀者呈現了一個鮮活豐滿的魯迅形象。不過,李長之對魯迅文學作品的分析不是一味讚美,而是有褒有貶。不管是褒還是貶,都顯示了作者過人的文本解讀能力。譬如,在評價他所激賞的《孔乙己》和《風波》這兩篇小說時,李長之先後使用了“從容”一詞作為衡量小說藝術價值的指標:前者“就在簡單的和從容的筆底下,已經寫出令人覺得十分幽默,然而十分親切,又十分悲哀荒涼的光景”;後者“人物到了全出場的時候,作者對任何一個人物並不冷淡,確實使她或他,恰如其分地在那裡表現各自的性格……這末(麼)綽有餘裕的筆墨,在不苟之外,所以我又說‘以從容勝’”。這裡所說的“從容”,顯然是從敘事節奏的角度切入小說文本而得出的一種精准判斷。這個新穎的考察角度頗具啟發意義,在後來的研究者那裡可以找到某種呼應。

  李長之還專門把批評家和理論家、學者、創作家等幾類人的身份區分開來,其目的在於強調文學批評獨立的價值追求和責任擔當。關於文學批評的價值追求,李長之如是說:“批評追求一種永久價值,它的對象是絕緣的,是獨立的,是絕對的。它所處理的對象,往往抗拒著文學史所加給的封條。”在李長之看來,面對同樣的作家作品或文學現象,與文學史的線性敘述不同,文學批評試圖發掘其中的可能性意義,並提升為自身獨立的價值構成。而關於文學批評的擔當,李長之特別訴諸理性精神:“批評是從理性來的,理性高於一切。所以真正的批評家,大都無所顧忌,無所屈服,理性之是者是之,理性之非者非之。”理性精神顯然是建構文學批評價值的根基所在,有了這個根基,價值追求才成為可能。

  (來源:光明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