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黎巴嫩大爆炸後 中東政治再現波瀾
http://www.CRNTT.com   2020-08-13 00:00:35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評論員 樂國平)月初發生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的堆積化學物品大爆炸,造成百餘人喪生,首都大量居民流離失所,給這個小國的經濟民生造成重創。然而,正當黎巴嫩開始災後重建工作之時,政治動蕩再起,大批示威者湧上街頭要求清算政府及某些政治勢力,最終在8月11日,黎政府全體總辭,但外界都相信黎巴嫩的政治動蕩不會就此結束。

  黎巴嫩是典型的小國寡民,國家經濟資源幾乎全部集中在首都貝魯特,貝魯特港可謂該國對外聯繫的命脈,因此當港口爆炸後,一度傳出這個國家因為無法及時進口外國糧食而陷入糧荒的消息。

  黎巴嫩雖小,卻有著極端複雜的教派矛盾,以及懸殊的貧富差距。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與基督教三足鼎立,特別是遜尼派與什葉派的矛盾在最近幾十年日益升級,就連首都貝魯特都按照教派和階級分為互不相容的東西兩部分,西區是什葉派聚集區,貧窮落後,居民痛恨西方、親近伊朗敘利亞,而東區是中產階級的大本營,居民思想西化,希望依靠西方打敗伊敘。此次發生爆炸的港口臨近東區,造成東區大量房屋嚴重受損,居民無家可歸,本就親近西方的東區居民希望西方勢力介入,幫助他們推翻他們所認為的“親近伊朗”的黎政府。

  爆炸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立刻造訪黎巴嫩,法國是黎巴嫩的原宗主國,至今還對黎巴嫩中產階級有著巨大影響力和吸引力,因此馬克龍的來訪受到了黎中產階級的熱烈歡迎。而馬克龍在接見黎巴嫩民眾時,卻公開呼籲黎巴嫩需要改革,被認為是鼓勵黎民眾造反清算政府。於是,一個在本國不受歡迎的法國總統卻得到另一國民眾的歡呼愛戴,並呼籲另一國民眾向政府施壓,構成了一幅怪誕的圖景。

  黎巴嫩的示威呼之即出,其實在這個本就動蕩的國家,示威遊行早已是家常便飯,只不過今年的疫情讓示威者卻步,因此示威活動才一度偃旗息鼓。但今次在大爆炸的餘波聲中,在法國總統的鼓勵下,示威者不再顧忌疫情,湧上街頭反對黎巴嫩政府,並引發騷亂。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