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德國統一30年 東西部差距依然明顯
http://www.CRNTT.com   2020-10-10 00:02:18


 
  與私有化一同進行的還有聯邦政府對原東德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兩德統一時,東德基礎設施老化嚴重,公共設施不足,主要包括道路、橋樑、鐵路等等。據統計,僅統一後的頭4年裡,聯邦政府就向東部地區投入400億馬克用於公路擴建修繕、通信現代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到2000年前,原東部地區的電話普及率、通信數位化程度就已經達到或超過西德地區水準。

  兩德統一20年後,東部地區新修或更新公路2萬公里,新建鐵路7000多公里,原有800萬套板式住房有2/3得到修繕,並新建了上百萬套現代化住宅。原先蘇聯的那種“赫魯雪夫樓”陸續改造,塗裝上鮮豔的色彩。

  為了把東德地區的百姓生活收入帶到西德水準,籌措縮小東西差距所需的資金,從1993年起,德國在西部的從業者中,按照收入的比例,設立了“團結附加稅”,用於東部地區的財政援助。這筆稅款每年大約有140億歐元,預計徵收到2030年。

  統一初期,失業成了東部地區最為嚴重的問題。德國政府採取了“先改善生活,再提高生產”的政策方針,近7成的財政援助用於提高東部居民收入和社會福利。巨大的財政支出,效果也是立竿見影,東部居民收入普遍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1990-1995年期間,居民收入提高了160%,全職工作者的月收入從1230馬克提到3230馬克。如今,原東部地區的經濟水準已達到西德地區的70-80%。

  貨幣流通領域,前東德公民的個人存款可以按1:1的比率兌換成西德使用的馬克,使得東德百姓收入及財富並沒有受到貶值,避免了社會的動盪。

  根據德國社會學者的統計,兩德統一30年來,西德總共向東德輸血超過2萬億歐元,甚至可能更高。這個數字充分展示了德國政府想把東德提升至西德水準的決心。但是西德民眾的想法則大相徑庭,大部分西德人持有“國家統一,個人吃虧”的看法,對背上東德的包袱嘖有煩言。

  日前公佈的一項民調結果也顯示,近2/3受訪者認為,兩德統一的任務仍未完成,東西部仍存在較大差距。這項由民調機構輿觀調查公司所作的調查顯示,64%的德國人認為,德國東西部生活水準差異大,不像是統一的國家。只有24%的德國人認為統一任務已經完成,另外12%的人沒有做出判斷。在原東德地區,83%的人認為統一任務還未完成,原西德地區這一資料也有59%。

  整體而言,今天的德國東部地區五個州的發展水準與西部相比還有明顯差距,東德經濟發展水準落後西德30個百分點.顯而易見的是:統一尚未完成,德國仍需努力。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