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徐國琦:理解傅高義的三個關鍵詞
http://www.CRNTT.com   2021-01-01 15:03:37


 
  像我這樣受他關照或受惠於他的人應該太多太多了,研究東亞的中國學者也好、日本學者也好,都要到他家去拜訪或向他請教。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也是“日本人民的老朋友”,當然也是“美國偉大的愛國者”,他有一種國際胸懷和極其強烈的現實關懷,不能給簡單地貼標簽說他是知華派或親華派。
我2019年在哈佛休學術假的時候,基本上每周都能見到傅高義。當時他八十九歲,這麼一個功成名就的學者其實完全可以不用再去做瑣碎的工作了,但他依然在費正清研究中心主持Critical issues facing contemporary China,即“當代中國面臨的問題”,每周都請知名記者或者學者來做演講。他為什麼這麼做?還是因為有passion,他對中國、對世界及美國充滿了passion和關懷。

  傅高義的學術脈絡

  1993-1995年,傅高義跟著約瑟夫·奈一起去了白宮。他的職務是國家情報委員會東亞事務官,主要負責收集和分析東亞的各種信息,每天都要寫簡報。他這兩年的經歷,不僅近距離接觸了很多機密信息,另外也讓他深知寫東西要簡明扼要的重要性。

  現在很多人回憶說當時傅高義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沒法做官了,才在政府任職僅兩年立即回到哈佛教書。其實哈佛大學有一個硬性規定,全職擔任校外職務最多兩年,必須要回來,否則就會失去哈佛的教職,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放棄哈佛的教職,所以到期就回來了,堂堂基辛格,逾期未回,結果也未能如願以償的回到哈佛。
1994年前,美國規定大學教授70歲退休,很多人不知道,1994年之後哈佛大學的教授是可以選擇不退休的,像《文明衝突論》的作者塞繆爾·亨廷頓就是快80歲才退休的。2000年的時候,傅高義70歲了,他選擇了退休。他就是想用更多的時間寫自己想寫的書。《鄧小平時代》就是那時候開始寫的,當時中國大規模崛起,他對現實的強烈關懷,促使他去研究中國,他認為研究鄧小平就是很好的切入點。傅高義花了十年時間才寫完此書。《鄧小平時代》於2011年出版。本來寫完該書後,他想再接再厲,撰寫《胡耀邦傳》。但他意識到當時中日關係惡化,想借助自己作為研究日本和中國的雙重學者的身份,為改善中日關係作出貢獻,結果他老人家又花了近十年時間研究中日關係,寫了《中國與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一書。該書於2019年出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