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澳門在新時代民族復興偉業中的地位與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1-04-24 00:12:20


 
  其次,關於澳門博彩業支撐起繁榮穩定的社會基礎的觀點雖有合理之處,但過於片面而無法令人信服。毋庸置疑,澳門博彩業長期一家獨大,確實在短時間內讓澳門迅速成為世界第一大賭城。但問題的邏輯是,並非澳門發展博彩業即能使澳門擁有現在繁榮穩定的局面,而是澳門充分運用“一國兩制”的優勢使一些行業得到較為迅速的發展。在澳葡時期,澳門同樣發展博彩業,為何彼時澳門卻不能成為世界第一大賭城,為何彼時澳門人均GDP不能位列世界前茅?原因正在於“一國兩制”保障了澳人治澳,澳門具有高度自治權,包括經濟發展、司法獨立等,若無這些堅實的制度保障,即使澳門民眾如何聰慧過人,同樣不能鑄就今日的輝煌。正如新加坡在土地等資源極為缺乏的情況下同樣憑藉著一些經濟自主權創造了輝煌的成就。可見,“一國兩制”的或然優勢在於保障台灣現有的一些與社會發展的制度不會出現較大的波動,以保障台灣民眾能夠接受“一國兩制”潛在的政治優勢。回歸至澳門本身,博彩業亦是澳門無可奈何之選擇。世界多個賭城亦是在轄區面積、資源極為短缺的情況下通過發展博彩業而獲得社會繁榮穩定的局面,如摩納哥的國土面積才1.95平方公里,蒙地卡羅賭城佔有摩納哥大半國土;再如美國的大西洋城面積僅44.9平方公里。資源缺乏並非經濟制約之理由,相反,衹有合理根據地區優勢,能動地創造各種發展機遇,方能成為勝利之本。澳門在“一國兩制”優勢的保障下,能動地發展博彩業,並帶動了酒店、旅遊、購物、教育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可謂充分吸收博彩業的溢出效應進而提升自身實力的絕佳榜樣。中央運用“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並非不能從根本上保證台灣民眾的法律地位,台灣民眾既然在特區內繼續保持普選的政治傳統,更能到大陸參政議政,更為重要的是在“一國兩制”優勢的保障下,拓寬與大陸,乃至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空間。台灣民眾需要的是保持自身生活水平不因政治現狀的改變而有所下降,或更加希望的是因政治現狀的改變而生活越來越美好。

  如今,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在台灣宣傳澳門的實踐範例,而非避而不談。澳門與台灣的非政府組織可就澳門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經驗如何適用於台灣之上的問題定期進行各類學術研討會。唯有如此,才能先從教育上消減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誤解。

  綜上所述,澳門在民族復興偉業中的政治作用並非可有可無,而是實在且獨一無二的。國家發展大局業已將捍衛祖國領土完整作為任務,必然亦需要進行大幅度的統戰工作。統戰工作的順利展開,不僅需要貫徹落實“惠台31條”,更需要有成功的案例作為指導性措施。一言蔽之,澳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政治作用可高度概括為積極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助推中央創造話語權,營造海峽兩岸統一的社會基礎。

  三、文化作用

  文化軟實力愈來愈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美國通過好萊塢電影向世界輸出美國價值便是美國文化軟實力強勁的重要體現。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底蘊的國家。五千年來優秀的中華文化孕育了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炎黃子孫。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國家綜合實力也大大增強。然而,由於未能及時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我國曾一度在文化建設上落後於世界其他國家,如當前多數年輕人喜愛過西方節日而輕視中國傳統節日便是例證。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實行傳統節日放假的措施後,這種局面雖有改觀,但卻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文化建設處於弱勢的局面。新時代下,國家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其中,亦可視作包含振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內的工作。

  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國際都市,既能出色地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亦能出眾地融合西方文化以發揮中華文化的光輝一面。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這充分折射出澳門的文化底蘊以及保護文物古跡的強勁力度。綜觀澳門當前文化保護的措施,實際上有許多值得內地參考的寶貴經驗。面積不到3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70萬的澳門業已擁有1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粵劇、道教科儀音樂、涼茶製作技藝、澳門神像雕刻、南音說唱及魚行醉龍節、媽祖信俗、哪吒信俗、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及土生土語話劇,其中,6項為國家級非物質文遺,足以說明澳門當局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重視。澳門“賭城”形象已經深入民心,但這並非一個理想的文化形象,亦不完全符合澳門的實際情況。2014年發佈的《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3~2014)》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先輩留下的珍貴文化資產,也是未來澳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更是澳門保持文化根基和彰顯文化多樣性的地區軟實力。總的而言,澳門有四個值得向內地推廣的傳統文化保護工作經驗:第一,對傳統文化進行科學立法保護。澳門於2013年頒佈了《文化遺產保護法》把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規定在一部法律中,旨在更好地保護混合兩種文化形態的那些文化遺產。該部法律頒佈後,為提升澳門民眾對《文化遺產保護法》的認識,文化局派發了五款有關《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宣傳小冊給澳門民眾,有力地提高了廣大澳門民眾自覺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實現了立法與保護的良性互動。第二,全方位保護傳統文化。政府、民間團體和學術機構是澳門傳統文化保護的三股主要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導,民間參與,學術支持”的保護格局,尤其是通過民間力量,將一些具有獨特價值的傳統文化、風俗活動納入國家項目有助於增進澳門民眾對傳統文化的瞭解與重視。特別地,在澳門基金會的支持下,澳門學術界還在《南國學術》《澳門研究》《文化雜誌》《澳門理工學報》等期刊平台展開“澳門學”的研究工作,這對繁榮具有澳門特色的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大促進作用。第三,在商業氛圍裏促進傳統文化保護。深化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是大灣區融合發展的一大重要手段。為激發廣大民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澳門時常舉辦各種紀念傳統文化節日的活動,尤其是近年來時而與內地合作共同傳播傳統文化,諸如“根與魂”展演等內地與澳門合作舉辦的活動不斷發揮著良好作用。特別地,圍繞大三巴牌坊的各路段經常進行各類文化節日的巡遊活動,極大地吸引了來澳遊客駐足觀看和拍照留念。

  綜上所述,澳門雖作為“彈丸之地”,但卻對中華傳統文化保護作出巨大貢獻,尤其是在融合西方文化後更加煥發出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澳門有必要將這些保護傳統文化的經驗推廣出去,並在國際交流中將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出去,在實現文化強國戰略中貢獻澳門力量。

  四、社會作用

  新時代下國家為儘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任務列入重大任務之一,其中,最為棘手的是脫貧攻堅戰——事關中國夢能否實現的關鍵環節。實際上,澳門有許多的社會保障經驗值得內地借鑒,例如澳門在地狹人稠的情況下還能保障澳門居民居有其屋,而住房問題業已成為內地居民新的“三座大山”之一,內地在保障居民居者有其屋的過程可參考澳門的寶貴經驗。囿於篇幅,這裏重點講與國家發展大局比較密切相關的扶貧問題。當前,儘管中國GDP總量業已位列世界第二位,但長期以來,實施東部優先發展戰略而導致東中西部發展極不平衡,貧困人口還佔據一定的比例。2017年,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全國的貧困人口大概還有4000多萬。⑤那麼,澳門在助推內地扶貧的過程中是否能有更大的作為,答案無疑是肯定的。2018年5月,澳門與貴州省簽署扶貧合作框架協議,拉開了澳門共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責任的帷幕。澳門除了對口貴州扶貧外,在內地的扶貧過程中,澳門可進一步發揮獨特作用。

  第一,教育支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物質上的貧困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財富上的貧困。在內地,高考之所以成為無數家庭極為看重的教育活動,根源於高考能夠實現家庭的振興,尤其是當考生考到名牌院校就意味能提高出人頭地的概率。由此看來,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投入是極為關鍵的。當前,澳門的教育資源豐富,由澳門教育界對口幫扶內地貧困人士是一項重大創舉。《規劃綱要》亦指出,要利用粵港澳三地資源優勢,建設大灣區人才高地,發展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並且設立教育示範區。除了澳門政府傳統直接用資金助力內地貧困地區建教學樓等方式外,澳門還可以在兩個維度上幫助內地貧困地區在教育上脫貧:一是在中學層面的幫扶。由澳門的中學與內地貧困地區的中學建立兄弟學校關係。澳門的中學定期派出訪問團到內地兄弟中學進行交流工作,就國際化教育、合作辦學等問題進行磋商,有條件的內地中學亦可與澳門的中學合作培養中學生。二是在高等教育層面幫扶。由澳門高校設置特定的名額專門招收內地貧困地區的學生,這些學生可以單獨劃線錄取。概言之,內地貧困學生有機會到澳門求學時,其視野亦將更一步開闊,在畢業後可獲得的發展機遇亦就更多。

  第二,對口家庭幫扶。內地一些省市過去曾出現克扣扶貧物資的情況在境外造成不太良好的印象,在澳門對口扶貧的過程中,部分捐贈人或會有忌憚於此而隨意應付。因此,除了澳門政府日常向當地政府直接捐贈物資的同時,可由澳門民眾直接對口幫扶內地貧困家庭,並創造條件,鼓勵澳門民眾收養一些貧困山區的孤兒,亦鼓勵澳門企業在幫扶脫貧的過程中在當地貧困地區投資建廠,這些亦可為當地創造不少的工作崗位,實現可持續脫貧。

  第三,分享澳門實現全民脫貧經驗。內地的一些貧困人員嘗到作為貧困人員的甜頭後出現不太願脫貧的現象,這成為當前脫貧攻堅戰最為棘手之處。澳門在扶貧的過程中,亦可將澳門實現全民脫貧的一些工作經驗分享給內地的扶貧部門或者在澳門對口扶貧的省市根據實際情況由澳門扶貧人員運用相關寶貴經驗助推脫貧攻堅戰。

  綜上所述,澳門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理應是責任與權利同在,而當澳門擔任每一份責任則意味著另一份機遇的並存。得人恩果千年記,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亦是助推澳門與內地和諧關係能夠持久保持的重要文化基因。澳門在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的同時,亦共享了與祖國同發展、共繁榮的偉大榮光。

  五、生態作用

  建設美麗中國是中共十九大報告的亮點,是新時代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工作之一。過去,內地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亦付出了沉重的環境污染代價。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建設經驗表明:走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業已不能適應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美好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相統一是必由之路。在當前諸多的研究成果中,有關澳門對建設美麗中國的作用的文獻較為罕見,這對解讀澳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生態作用頗為不利。澳門作為典型的微型社會,能否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若干經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澳門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澳門與內地的生態環境共同構成了整個中國生態環境,同時,澳門處於祖國南大門,與內地生態環境相互影響,密切相關,澳門不僅有責任,亦有權利建設美麗中國,更有通過建設美麗澳門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寶貴經驗的使命。

  首先,澳門可積極參與建設美麗中國。正如上文所言,澳門與內地生態環境是相互作用的,若內地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澳門亦不能獨善其身,必然備受環境污染的影響。例如,澳門附近海域歷來污染相當嚴重,而澳門本身主要發展服務業,較少產生排汙的工業,水污染的源頭主要來自珠江上游水污染的問題。因此,澳門積極參與內地環境治理,共同建設美麗中國勢在必行。具體而言,一是粵澳共治環境污染。《規劃綱要》指出,要在大灣區內實現環境污染的聯防聯治,建立協同治理機制。在大灣區時代下,澳門可與廣東環境部門就共同治理江水污染和空氣污染等主要問題達成協議,組成相關的環境治理合作部門,從事跨區域環境協同執法,即有澳門派出環境治理人員與廣東環境治理人員到可能產生污染源的地方進行調查,並就如何降低跨行政區域污染問題共同達成有關的執法方案。二是澳門推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系列宣傳與學術活動。近年來,澳門以澳門基金會為物質支持平台進行了系列旨在宣傳澳門的活動,有力地提升了澳門在海內外的影響力和軟實力。澳門同樣可將這種行之有效的經驗適用於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如澳門基金會可聯合粵港澳有關高校、科研機構共同舉辦全國性關於建設美麗中國的學術論壇,並將論壇的舉辦地點固定在澳門,被邀請參與論壇的人員的差旅費和食宿費全部由澳門基金會負責。同時,參照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評獎的舉辦經驗,設立“澳門建設美麗中國貢獻獎”,旨在獎勵那些對建設美麗中國有貢獻的組織或者個人,並將頒獎活動的舉辦地點固定在澳門。

  其次,澳門可通過建設美麗澳門助力美麗中國。旅遊休閒中心最為典型的特徵是擁有宜居的生態環境,若無宜居的生態環境,再有刺激的運動或者遊戲項目亦不能成為旅遊休閒中心。因此,澳門在建設旅遊休閒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建設美麗澳門成為一項可選擇的道路。毋庸置疑,環境治理是一項綜合且長期性的工程,本身就具有反復性和挑戰性,環境治理需要政府持之以恆地推進。環境治理不容許疏忽及懈怠,鑒於此,澳門政府通過制定和執行嚴厲的法律,下定決心重拳出擊改善環境品質,從而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澳門《公共地方總規章》中對於其所規定的一般違法行為根據情況將處以澳門幣300或600元罰款,嚴重違法行為處以法人澳門幣700至5000元,非法人澳門幣700至2500元,以此建立健康而生態平衡的環境,並改善生活品質。再如澳門《預防和控制環境噪音》,一旦違反第四條規定的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的全日以及平日十九時至翌日九時的時段,不得在住宅樓宇進行任何可產生騷擾噪音的更改、保養及維修工程,否則課處澳門幣五千元至一萬元罰款。澳門重典式立法及嚴格的執法的環境治理經驗為保障建設美麗澳門提供了扎實的法律根基。為保障完美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澳門亦將有新的環境生態保護措施,而這些舉措的制定與落實是朝著實現人與生態、商業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目標而去的,待這些保護經驗成熟以後,都是內地值得參考的寶貴財富。

  綜上所述,生態保護是近年來內地反復強調的一項戰略工作,在未來的國家發展戰略中必將成為與經濟發展相媲美的核心任務。澳門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並非無所作為,相反,依託著國際都市的優勢,更應該積極參與到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每一個環節中,其中就包括共同為建設美麗中國而貢獻澳門的力量。

  六、結語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共提及澳門90次,僅次於排名第一的香港(102次),這為澳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出色的作用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澳門地狹人稠、資源緊缺的現狀並非經濟不能發展的託辭,更不能成為澳門人民安於現狀的藉口。在粵港澳大灣區新時代下的國家發展大局中,澳門與香港同樣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澳門需要繼續居安思危、臥薪嚐膽,時刻抓住國家發展戰略中的每一個機遇,積極發揮作為特區、單獨關稅區與外向型經濟體的多重優勢,同時,並非任何發展機遇都能適合澳門自身情況,囿於自身實力問題,澳門不可能全面兼顧所有發展機遇,衹能緊握那些不用耗費大量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的發展機遇。唯有如此,澳門在“一國兩制”中才能源源不斷地煥發活力,彰顯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澳門實力。

  注釋:

  ①鄒平學、黎沛文:《〈澳門基本法〉研究概覽》,《一國兩制”研究》2016年第2期。

  ②鄒平學、馮澤華:《粵港澳大灣區:定位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 對標國際一流大灣區》,今日中國官網,http://www.chinatoday.com.cn/zw2018/rdzt/2018lh/pl/201803/t20180314_800122722.html,最後訪問時間:2020-8-18.

  ③宋錫祥:《香港仲裁制度的變革歷程及其對澳門的借鑒意義》,《“一國兩制”研究》2015年第3期。

  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5頁。

  ⑤扶貧辦:《今年要實現再減貧1000萬人以上任務》,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2-24/8158679.shtml,最後訪問時間:2020-8-21.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4月號,總第280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