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毅:認識把握新發展階段的幾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1-08-18 08:39:17


 
  1954年,周恩來同志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後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1956年黨的八大通過的黨章又在總綱中強調:“使中國具有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1957年毛澤東同志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後來又把“科學文化現代化”表述為“科學技術現代化”。1963年周恩來同志提出: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鄧小平同志始終把發展生產力與社會主義制度聯繫起來,他指出:在中國現在落後的狀態下,走什麼道路才能發展生產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這就又回到是堅持社會主義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上來了。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而堅持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就不會產生貧富過大的差距。1982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大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部署大體分三步走。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這就比較明確和具體地表述了“三步走”戰略。黨的十四大報告強調了人民生活由溫飽進入小康的目標。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到下世紀的前十年,是我國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這是在黨代會報告中第一次對第二步目標進行了延伸表述。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並強調“根據十五大提出的到二〇一〇年、建黨一百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鬥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可見,這對第二步目標進行了豐富,即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而且,是作為一個階段來表述的。黨的十七大報告則明確指出:我們已經朝著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後要繼續努力奮鬥,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可見,目標越來越明確,在實踐中也越來越豐富完善。這也為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實踐和理論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此作了系統總結: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黨提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並且,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際出發,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提出兩個階段的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實際上是把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提前了15年,並規劃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是過程的集合,過程發展是有階段的。實踐證明,對不同階段認識越清晰,我們的任務才會更明確。

  新發展階段是向更高階段邁進的階段

  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階段,也必然邁向更高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的要求。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新時代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要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來認識。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進入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要從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來認識理解;要從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個“根”和“魂”上,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經濟內涵和政治要求;要從問題導向出發,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高質量上下功夫;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發揚鬥爭精神,勇於敢於面對發展中的複雜問題和矛盾,尊重、利用規律,不斷增強堅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起來的意識,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就要求我們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加強改革前瞻性研究,把握矛盾運動規律,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既是我們認識為何發展、為誰發展、如何發展、靠誰發展的世界觀,也是指導我們做好具體工作的方法論。

  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繼續把握好改革和發展的內在聯繫,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性新特點新任務,緊扣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緊盯解決突出問題,提高改革的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使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敢於擔當、善於作為,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這是責任和要求,更是使命和擔當。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充分發揮在推動發展上的強大的政治優勢、理論優勢、制度優勢、文化優勢,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路上,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