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收儲能改變超級豬周期嗎
http://www.CRNTT.com   2022-02-15 14:15:32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全國豬糧比價已進入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將指導各地開展豬肉儲備收儲工作。連日來,多地已打響虎年穩定豬肉價格“第一槍”,四川省啟動萬噸豬肉收儲,湖北省新一輪省級豬肉收儲預計2月中下旬完成。

  豬價低迷且短期走勢不被看好,是當前國家和省級層面出台收儲舉措的主要背景。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全國平均豬糧比價連續三周處於5∶1至6∶1之間。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月10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每公斤均價21.15元,較2021年同期下跌53%。由於去年價格大幅下跌,養豬上市公司近日開啟“比慘”模式,豬肉概念股年報大面積預虧。

  在豬價下行的同時,養殖成本處於歷史高位,受制於豬價下跌與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養殖效益縮窄至常態水平。儘管從全國來看,按出欄量加權平均計算,2021年全年出欄生豬每頭利潤564元,遠高於正常年份約200元的盈利水平。但是,自繁自養和外購仔豬兩大類養殖場戶分化明顯,冷暖不均。同時,月度差異巨大,年內有5個月行業整體虧損。進入2022年,全行業虧損再次出現,如不干預,虧損還會擴大。豬價過低的時間越長,生豬去產能的幅度越大。一旦過度去產能,未來供應就會短缺,豬價就可能上漲。

  儘管本輪超級豬周期尚未結束,但依然可以得出一些結論:叠加非洲豬瘟疫情和不當限養禁養因素影響,前期產能降幅之大前所未有;豬肉價格最高時達30多元一斤,價格漲幅之高前所未有;突破了一些困擾行業多年的堵點,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產能恢復之快前所未有,提前半年恢復到常年產能;產能恢復後價格下跌之快前所未有,生豬價格快速跌至5元一斤;轉型升級勢頭前所未有,規模養殖水平和糞污利用水平快速提升。六個“前所未有”的背後是行業大開大合,既有含淚離場也有帶著希望入場。

  過去有觀點認為要熨平豬周期,現在看來這既不現實也沒必要。豬周期與生豬生產、動物疫情的周期性有關,也受經濟環境、產業政策等外部因素影響。在現階段,豬周期是市場規律的客觀表現,不能避免。但可用好用足手段,盡力壓扁豬周期,避免大起大落。生豬產能恢復正常後,如何構建穩產保供的長效機制,既鞏固產能恢復成果,又促進產業健康發展,還要保持價格處於合理區間,需要持續發力。

  啟動豬肉收儲只是穩定豬價的手段之一。畢竟,從以往年度收儲來看,收儲總量占豬肉消費量的比例很小。年度收儲量大多不超過20萬噸,相比5000萬噸以上的豬肉需求量相差懸殊。因此,收儲本身對供需影響較小,但對市場情緒和養殖信心是有效提振,同時也是一種政策托底和預期管理,目的是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淘汰。收儲任務大多通過委托企業的方式實施,也利於有關屠宰企業、加工企業抓住豬價低位運行的時機,加大補倉力度,暢通產業循環。

  從長遠看,生豬保供穩價還要從生產端入手,建設現代生豬產業。與糧食產能要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類似,要將豬肉產能穩定在5500萬噸左右。一方面,穩產能要穩大縣,穩定產業政策。繼續開展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真正落實用地、環評政策。支持優勢屠宰產能向養殖集中區域轉移,實現與養殖布局相匹配。另一方面,穩產能要穩大場,穩定行業信心。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大對規模養豬場的信貸支持。推動綠色養殖、智慧養殖、立體養殖趁勢而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