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不必因短期波動看空中國車市
http://www.CRNTT.com   2022-05-16 08:31:02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僅分別完成120.5萬輛和118.1萬輛,同比下降46.1%和47.6%,創近十年來汽車月度銷量新低。對此,不少人看空未來中國車市走向。

  觀察一個行業的變化,不能只看當前數據,還要分析具體原因。畢竟,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上海、吉林等地車企停產,物流運輸受到較大阻礙,生產供給能力急劇下滑導致的極端情況。兩年多的抗疫實踐告訴我們,只要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把疫情“防”住,就能越早恢復生產,實現產業的穩定發展。眼下隨著各地疫情緩解,企業正在加快復工復產步伐,搶抓5月份和6月份關鍵窗口期,彌補損失的產銷量。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幾個月產能就能得到較大程度恢復。

  事實上,隨著三四月份疫情在多地擴散,此前行業對4月份全國汽車產銷量大跌已有心理準備。當年武漢疫情暴發後的頭兩個月,汽車市場也出現過類似暴跌情況,但全年產銷分別實現了2523萬輛和2531萬輛。要看到,即使在這被腰斬的數據裡,仍浮現出了一些令人振奮的亮點。比如,4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31.2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增長43.9%和44.6%,市場占有率達到25.3%。與此同時,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雖然只有55.1萬輛,但市場份額達到57%,上升14.9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在加快,自主品牌競爭力在提升。

  中國已連續13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年產銷量已多年穩定在2500萬輛以上。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並不高。儘管受環境壓力、交通資源等因素約束,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不可能和美國、日本一樣多,但市場仍有潛力可挖。

  問題在於,如何將潛力轉化成真實有效的需求,並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務院辦公廳已下發《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多處涉及汽車消費,鼓勵各地通過法律、經濟和科技手段調節汽車使用,逐步取消汽車限購,以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從地方來看,一大批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也在陸續出台。比如,廣東省對於個人消費者在規定時間購買以舊換新推廣車型範圍內的新能源汽車新車,給予8000元/輛補貼,同時,廣州增加3萬個購車指標、深圳增加1萬個購車指標,優化汽車購買管理。沈陽則一次性發放總額1億元的汽車消費補貼。雖然這些措施不一定完全符合每個消費者預期,但表明了政府促進汽車消費的態度,推動汽車產業更好地創新發展,從而穩住宏觀經濟基本盤的決心。

  超大的市場規模優勢和尚未充分挖掘的消費潛力,自然也會吸引跨國公司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資。繼寶馬集團將合資公司華晨寶馬股份增持至75%,並投巨資在中國新建全球最先進的數字生產工廠和德國本土之外最大的研發體系之後,最近博世宣布加大在中國市場投入,僅今年就新增4000個崗位,而馬斯克則稱“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從長遠來看,它可能占我們市場的25%到30%,並將擴大上海的工廠產能”。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這樣的言行無一不凸顯出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潛力與魅力。

  更重要的是,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全球汽車產業正在重塑。中國汽車市場不僅規模大,而且韌性足、潛力大。特別是一些跨界力量勇敢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了一股“造車新勢力”。他們的進入帶來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維、新的技術,開闊了人們的思路,激發了產業更大創新活力,至今還沒有看到第二個國家有這樣強大的勢頭。這既是中國的一大特點,也是一大優勢,由此孕育的動能,不僅給這個具有百年歷史的行業帶來新的想象空間,而且使得中國有望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主導力量。因此,沒必要因短期波動看空自己,而是要在新的賽道上跑出實力,展現風采。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