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式現代化的三重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22-10-28 08:31:43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建立和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建立了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通過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另一方面,開始了實現現代化的積極探索,基於當時世界範圍的共識,提出了“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現代化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中國共產黨正式提出“努力把我國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現代化建設任務,中國的現代化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理論創新和成功實踐,確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和主要路徑,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呈現出加速度發展態勢。在這個時期,我們黨對現代化探索的成果主要體現在: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我們搞的現代化,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絕不是祗有極少數人富起來的現代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現代化建設發展的主要動力源泉是改革開放,這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關鍵一招;中國式的現代化的布局,必須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加快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新時代十年偉大實踐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文章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新階段。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在理論上守正創新,形成了更為完善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在實踐成效上,經受住了來自經濟、政治、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現代化偉業蹄疾步穩地向前推進。新時代十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擘畫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是新時代十年“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的全面總結,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道路遵循。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更不會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要隨時“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祗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確保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才能使全體人民在風雨來襲時有可靠的主心骨,才能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基於國情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充分體現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進步的整體面貌。

  堅持敢於鬥爭,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中國式現代化新天地。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惟其艱巨,所以偉大;惟其艱巨,更顯榮光。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必然充滿艱難險阻、風險挑戰。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必須有足夠強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以大無畏勇氣,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建構和成功實踐,超越了以自由主義、資本至上、西方中心論為支柱的西方現代化模式,在實踐中為人類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現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國方案,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