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度重視縣域經濟地位和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2-12-15 09:21:01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把城鄉關係擺布好處理好,一體設計、一並推進。”
  
  經濟日報發表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分中心研究員張忠家文章表示,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縣域經濟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直接關係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效。縣城是中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1億人。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縣及縣級市數量占縣級行政區劃數量的約65%。推進縣城建設,有利於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空間布局。縣城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還是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特別是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以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抓手,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不斷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縣城建設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當前,縣城人均市政公用設施固定資產投資為地級及以上城市城區的1/2左右,人均消費支出為地級及以上城市城區的2/3左右。推進縣城建設有利於擴大當期有效投資和居民消費,開拓新的巨大投資消費空間。
  
  文章分析,當前,中國縣域經濟發展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縣域產業基礎相對薄弱。與大中城市相比,縣域產業整體發展層次較低,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縣域產業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的縣域依托區位等優勢,形成了現代產業集群。中西部地區的許多縣域依然表現出“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等特徵。從全國來看,縣域產業整體上競爭力還不夠強,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產業特色不鮮明,工業科技水平相對較低、企業總體規模偏小,第三產業整體發展相對滯後。縣域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縣域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但總體上看依然水平偏低,且東西部差距明顯。東部地區縣域產業基礎較好,充足的就業崗位有利於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城鎮化,工業化與城鎮化發展相對協調;中西部地區除少數地方外,大部分縣域經濟相對薄弱,產業不發達,縣域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就業的能力有限,城鎮化內生動力不足。縣域信息化發展相對滯後。近年來,縣域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但是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依然較低,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依然突出。主要表現為: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面向農業生產的5G網絡、遙感衛星、物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難以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配套制度與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人才隊伍建設還不完善。
  
  文章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需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朝著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切實發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