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許倬雲:我要從世界看中國,再從中國看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23-07-07 19:10:12


 

  大二開始,許倬雲以歷史系為主,考古人類學系為輔。當時“中央研究院”遷台的人馬多在台大兼課,許倬雲有幸受到諸多學術大家指點,還常常是一兩個人一班“吃小灶”。1953年,許倬雲本科畢業並進入台大研究所,主攻中國上古史。研究所剛成立,沒幾個學生,老師還是原班人馬。

  他在台大的恩師有:考古學家李濟之,曾主持河南安陽的殷墟發掘,被譽為“中國現代考古學之父”;歷史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沈剛伯,是西洋史研究的開路者;考古學家董作賓,是民國時期甲骨文研究最重要的甲骨學“四堂”之一;文化人類學家李宗侗,經常派三輪車接學生去家裡上課;民族學家凌純聲,完成中國第一部民族學調查……

  “我一輩子感激的是不同風格、途徑的老師,每個人都給我一些東西,每個人都給一個終身仰慕的楷模。我也沒有專挑哪一位老師的路線,我走我自己的路,但每個人對我都有相當大的影響。”他回憶台大時期的授業恩師時說道。

  ·在美國近一甲子

  1956年,許倬雲從研究所畢業進入“中研院”史語所。在胡適的幫助下,他獲得紐約華僑徐銘信的1500美元獎學金,得以赴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1957年夏,他坐船遠航美國東海岸。不同於其他留學生坐飛機或快速客輪,他是廉價貨船的“附帶乘客”。這艘船裝載著菲律賓出產的鐵砂,慢吞吞地駛向目的地。

  “船離開基隆碼頭,大約在黃昏時航向菲律賓。沿著台灣東海岸,眼看著台灣島從綠色的山陵,逐漸退向西邊水平線,漸行漸遠,襯托西天雲彩,宛如浮置於太平洋淡灰色海波上的一盤墨綠色盆景。”許倬雲這樣回憶第一次出國。

  離開台灣,貨船去菲律賓裝貨,再下一站則是夏威夷的檀香山。許倬雲上岸參加觀光團,印象最深的是無邊無際的鳳梨田、甘蔗田,以及建在甘蔗田邊上的朗姆甜酒廠。實地察看,他才理解了農工業、資本主義經營、大規模生產的規模和性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