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範小建:面對新常態扶貧開發要有新舉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09 15:43:17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林艷 黃博寧)9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原副組長範小建的發言題目是《面對新常態扶貧開發要有新舉措》:

  從現在起,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6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特別是要看貧困的老鄉。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扶貧應該怎麼辦?

  歷史會有偶然的巧合。2014年是歷史上著名的“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實施20周年。“八七計劃”的基本內容,是用7年時間解決8000萬人口的貧困問題。如果從2014年算起,我們所面臨的任務同樣是到2020年,用7年時間解決8000萬人口的貧困問題。所不同的是,起點更高,目標也發生了變化。“八七計劃”的目標是解決溫飽,而這一次是“兩不愁、三保障”,是個多維的目標。

  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如果把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客觀情況相比較,可以看到有利與不利兩個方面的情況:

  先說有利條件:第一,起步時減貧的速度快。2014年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而“八七計劃”起步時,年減貧只有500萬。第二,國家對農村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目前國家財政強農惠農資金每年預算超過1.2萬億,2013年財政綜合扶貧資金3717億,“八七計劃”時不但沒有這樣的政策,而且農村還有“三提五統”和農業稅。第三,國家在農村全面建立了低保制度。農村低保人口每年在5300萬左右,且標準還在逐年提高,而“八七計劃”時期也不存在這樣的政策。第四,“片區扶貧攻堅規劃”、“十二五整村推進規劃”以及相關行業扶貧規劃已經國務院批准並開始實施,貧困識別、建檔立卡的工作為精准扶貧、幫扶到戶奠定了重要基礎。這些工作比“八七計劃”時更深入、更細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