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中科博館長孫維新:兩岸科普合作空間無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9 00:15:28


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中評社 林谷隆攝)
 
  孫維新介紹,科博館5月下旬與湖北省博物館合作舉辦青銅器大展,這種題材原本是故宮和歷史博物館才會舉辦的展覽,但是科博館從“看先民在材料科學上的智慧”這個角度切入,讓青銅器的欣賞理解有了科學內涵,甚至會準備材料讓參觀的民眾親自製作青銅器,為了要讓這個展覽充滿“動手做”的趣味,科博館引入了3D列印的工序,讓民眾自己設計模子,結合最傳統的青銅器及最前端的3D列印,讓參觀者受到多方面的啟發,瞭解科學是有趣的、可以親身參與的,和充滿無窮探索樂趣。

  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長孫維新有段很寶貴的經驗,就是在5100米高的青藏高原上建立天文台,讓兩岸天文合作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孫維新表示,他很樂於跟大陸分享這些科普教育經驗,因為藉由科學能達到“和諧小康社會”。

  孫維新強調,他很樂於跟大陸的科技館分享推廣科普教育的經驗,和大陸同行共同努力提升14億人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豐富了,就能進行理性和邏輯的思考,達到和諧社會;另一方面,科學的知識也可以改善生活,造就小康社會,“和諧小康社會”,不就是中國大陸追求的科學發展觀?

  孫維新表示,在累積科普素材的過程中,親身經歷很重要。1997年他在台灣中央大學任教時,參與了一個天文觀測團隊到大陸黑龍江漠河,親身觀察日全食及彗星同時出現的難得天象,這個歷程成為他後來上課、出書,和科普演講的內容,親身經歷是別人所無法取代的。

  孫維新提到,他在2007年轉往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任教,和天文所的同仁共同改進了天文專業課程,並推動兩岸合作,在政府和民間企業贊助下,在青藏高原5100米高上建立天文台,在亮麗星空下去觀察天文,結合最原始的高原景色,卻在執行最高端的技術研究。

  孫維新表示,從2008年左右開始,台灣“科技部”(時稱:“國科會”)跟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簡稱:中國科協)在科學教育及科普推廣的領域上,產生了比較頻繁的交流,一年在北京、一年在台北,輪流舉辦了好幾次會議,所以他能了解和比較兩岸在科普傳播上的差異。

  孫維新說,大陸從事科普教育的“科協”組織嚴密,從中央、省市區到縣都有科協,優點是有專門的行政部門從事科普推廣,缺點是科學研究跟科普推廣並非一體,有些從業人員和各級領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