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兩會專訪:黃友嘉談香港的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8-02-23 00:25:07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主席黃友嘉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中評社 沈而忱攝)
 
  中評社:可以說2018年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非常重要的一年,您如何看待兩地融合發展的前景?香港在此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您有何具體建議?

  黃友嘉: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空間很大,基礎很好。從粵港澳大灣區來說,整個大灣區人口有六千多萬,全世界港口排名前十位中有三個就在大灣區,這說明大灣區是全世界重要的貨運商貿中心。如果單看香港自身的產業鏈,其實不是很完備,比如在應用科研、高新科技企業、製造業生產車間等方面。而內地的大灣區城市缺乏香港高端的、專業的服務業產業,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平台,但是雙方加起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鏈就會非常完備且具有規模。此外,全世界排名一百名以內的大學,香港就占有四所,這說明香港是有科研基礎的,而主要問題在於怎樣將其利用起來,轉化為商業成果,配合企業的發展。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有很強的互補性,發展空間也非常好,主要是怎樣打通障礙和屏障,讓兩地獲得更好的發展。

  還有就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輻射到整個國家以及國際上的。無可置疑,金融是香港的強項。當我們講到香港的優勢,都會說到,某項優勢為什麼能夠發揮得好?是因為內地給予香港市場和發展機遇。所以,我們談到任何香港的優勢,都會講到內地對香港的配合,比如提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得好,離不開人民幣國際化,離不開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其實在金融這方面,內地的市場很龐大,比如深圳就發展得特別好,香港股市在全世界排名很前列,但深圳的證券市場規模比香港還要大,而且相比上海、北京的金融產業,還有著自身重要的特色。所以,香港有那麼好的發展空間,其實是因為內地提供了很大的市場,怎樣把在岸的市場和離岸市場配合好,香港和內地就能共享發展機遇。

  中評社:近年來內地的發展非常迅速,香港人內心難免會產生一定落差感和失落感,您覺得香港人應該如何去解決這種心理落差?

  黃友嘉:我個人覺得這種心理的產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說內地發展快,很大程度上是講規模,而香港的人口只占全國的千分之五。內地肯定是要發展的,而且內地發展的起步點較低,雖然今天內地發展很好,但人均GDP在9000美元左右,而香港大概是40000多美元,還是有著比較大的差距。在這個差距之上,內地光是講增長速度,當然是要比香港這樣成熟的經濟體快,內地未來規模的增長,香港相比之下占的份額會越來越小,但這是個太自然不過的經濟現象,而且也只是說明內地人的生活在不斷的改善,香港人應該為其感到高興。

  香港完全不需要妄自菲薄,因為香港的主要優勢根本不在規模,香港的人口太少,只有700多萬,而粗略計算,內地擁有700萬人口的城市大概有20個左右。另外,香港的面積比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最小的都要小,所以香港不是講規模的,是講經濟,講整個社會的發展先進程度,以及如何發揮好“一國兩制”的體制優勢。做一個比較,有人說香港的GDP只是占全國百分之二點幾,比起改革開放初期的百分之二十差距很遠,小了很多,而紐約市占美國的GDP也就是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左右,但有誰會說紐約不是美國的商貿中心?有誰會說紐約不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所以這也表明,規模不是最重要的,香港不是拼規模,香港的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優勢還是很大的,將這些優勢利用好,香港自身會獲得很好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