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王春新答中評:創新決定香港的再次騰飛
http://www.CRNTT.com   2018-11-24 00:15:49


 
  中評社:港珠澳大橋日前正式開始運營,有觀點稱香港可藉助其發展“橋頭經濟”,您對此如何評價?

  王春新:我認為“橋頭經濟”這個概念可以提,但這個概念相對立足於一個地方的發展,或者說是一個立足於本土的概念,香港的經濟發展多年已經超越了這種概念。港珠澳大橋開通,更多需要關注的是打通珠江西岸之後,是否能促進香港去進一步增加投資,服務業是否能再擴展,特別是到珠海、中山等地。大灣區西部的環境很好,是可以休閒養老的好地方,通過港珠澳大橋可以加強與該區域的具體聯繫。

  不過,在旅遊消費方面做“橋頭經濟”是可以的。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東湧的幾個商場經常遊客爆滿,搭乘昂坪360纜車的遊客數量增加了15%。此外,在大嶼山的開發方面,“橋頭經濟”也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比如商貿運輸、供應商管理、會展等等,都可以在大嶼山發展。

  中評社:行政長官日前發佈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山願景”,引發社會各界熱烈討論,您認為該計劃是否能夠真正解決土地問題,推動香港經濟發展?

  王春新:從1985年到現在的33年時間里,香港的樓價漲了近18倍,而人均收入只增加了6倍,人均收入增長速度遠遠慢於樓價增長速度。所以我們看到,現在很多港人根本買不起房。香港是一個發達經濟體,是一個富裕社會,住房這一最基本的民生問題,應該要很好地解決。我認為,香港的住房問題要解決,關鍵在於兩點:一個是房屋發展模式怎麼確定?第二個是土地怎麼來?而這兩個問題也是緊密相關的。

  全球共有三種房屋發展模式。第一種模式是歐洲、美國的完全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土地供應是完全市場化的,比如樓價漲了,民眾可以去買地蓋房,但同時會對房地產征很多稅。這種房地產模式目前來看是最好的,因為其人均居住水準、生活水準很高。第二種模式是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是一個小型的經濟體,為了保證居住需要,近90%都是公共房屋,用公共房屋來滿足住的需要。雖然說新加坡模式也允許樓價在一個空間去發展,但政府經常實施調控。這兩種模式都被稱為實體經濟的房地產模式,也就是說,房子是“拿來住的”。

  第三種模式是香港模式。政府控制土地供應,但又是放任市場炒賣的模式,這個模式下的房子不是拿來住,而是“拿來炒的”。正因為有此弊端,目前香港非常需要確定未來房屋發展的總方向、總目標與總定位。也就是說,政府要明確告訴民眾具體的規劃,例如沒有房子的年輕人在多少年內有上樓置業的機會,之後再去解決土地供應的問題。有了房屋策略目標,需要土地時就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援。

  明日大嶼計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香港進行其他類型的土地開發很困難,而且據資料顯示,過去一百多年,香港大概有7000公頃的土地是通過填海填出來的,大概占到香港已經發展土地的1/4,容納人口占總人口的27%,70%的商業活動在填海區域上進行,特別是港島和九龍。明日大嶼計劃中提到填海面積為1700公頃,可從一定程度上緩解香港的土地緊張。但明日大嶼計劃的問題在於耗時較長,前期工程需要七年,填海需要七年,填完後開始建設,等到房屋大量供應時又需要七年。

  我主張在桂山島填海,桂山島屬珠海管轄,但在香港水域附近,可以在桂山島填出6000公頃土地,做以下規劃:第一,租給香港100年,歸香港管理,實行香港法律,以解決香港住的問題,建議按照80%的公共房屋和20%的私人住宅進行規劃;第二,與廣東合作,建設世界級的貨櫃港;第三,建造高科技中心基地,搭建創科、創新基地,讓珠三角地區包括香港的年輕人去那裡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