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51%法則 藍營為何不投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12 09:14:03  


馬英九若帶動不起藍營的熱情與光榮感,就更別談想要感化及帶動綠營了。
  中評社台北1月12日電/在上個月的三合一地方選舉,與上周末的三縣“立委”補選中,最顯著的政治現象,就是藍營選民的投票率極低。藍軍在三合一選舉的得票數,較馬英九在“總統”大選的得票,少了一百餘萬票;此次“立委”補選,以桃園縣為例,陳麗玲的得票(約三萬七千票),竟較前次廖正井少了近四萬票,只剩對半。

  聯合報社論指出,二次政黨輪替以來的歷次選舉顯示:馬英九並未在綠營爭取到新的認同者與支持者,反而卻是藍營支持者的熱情與認同已見嚴重耗損流失。綠營如鐵板一塊,這只是顯示馬英九難有拓展的空間;但藍營支持者的疏離與背棄,對馬英九而言,卻是統治基礎的致命性鬆動。何況,愈是帶不起藍營的熱情,就使綠營愈有操作的空間;而馬英九的領導地位因而愈告吃緊,藍營恨鐵不成鋼的疏離感與失落感也愈形嚴重。惡性循環,遂告產生。

  在二○○八“總統”大選期間,馬英九競選總部曾有一種“51%法則”,據為輔選主軸。所謂51%法則,就是要將馬英九塑造成大多數人對他存有51%認同的政治人物。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將馬塑造成一部分人極認同(比如說90%),但另一部分人極不認同(比如說5%)的明銳典型。在當時,此一構想或許是:只要大多數人認同馬英九51%,不使他成為形象太明銳而招致強烈愛憎的人物;即可打破藍綠界線,一方面爭取中間偏綠的選票,另一方面亦為當選執政後整合社會預做鋪墊。這個51%法則,也許並不純然是選舉策略,而也如實地反映了馬英九中庸內斂的信仰與人格。

  這個51%法則,在馬英九當選執政後,似乎仍然沿用,於是一味謹小慎微,想要討好所有的人;然而,如所共見,卻造成了如今綠營鐵板一塊、藍營疏離背棄的局面。想像中,多數藍營的支持者,原本對馬英九認同與支持的“平均值”,應當是超逾51%的;但現今的事實卻顯示,有些藍營選民的支持度已低於51%(不投票了),更多的藍營選民則不論投不投票,亦已陷於高度的疏離與失落之中。

  這或許正是馬政府如今政治處境的寫照:綠營反對者的氣勢旺盛,藍營支持者的熱情、認同感、光榮感、參與感、成就感,及支持度皆每下愈況,趨低不起。這是僵局,也是危機。

  若與國民黨對照,民進黨選票的絕對數雖未見增加,但其支持者的熱情與認同感卻十分熾烈(遠逾51%);由此可知,國民黨現在的問題已然不在能否感化綠營、打開藍綠界際,而是在如何將幾乎已告熄滅的藍營支持者的熱情重新點燃,如何使他們產生足夠的認同感、光榮感、成就感及支持度。馬英九若將其“國家”治理,置於如此疏離、甚至對他帶有輕蔑嘲諷的社會支持之上,這些藍軍或許不會去投靠民進黨,卻亦對馬政府不抱期待,這是何其恐怖可怕的場景?

  至於為何形成如今這個局面的原因,我們曾多次試作解析。主要的原因是:“中華民國”是一個在“國家”認同、族群關係、兩岸政策及社會正義上皆是遍體鱗傷的“國家”;這個局面絕對不是一個只以“高級公務員”自許的“總統”所能化解,而需要一個以“‘國家’領袖”自命的“總統”來扭轉乾坤。但是,馬英九上任後,“退居第二線”、“不兼黨主席”、“不發布緊急命令”等作為,皆是一個“行政角色”的格局,而不是一個“‘國家’領袖”的境界。馬英九自認是守法守分,中規中矩,但在支持者眼中卻是懦弱無能,自縛手腳。這種風格在馬英九的想像中也許符合51%法則,卻落至今日親痛仇快的下場。

  討論至此,可能會產生一個誤解。本文並不認為馬英九應當向所謂的“深藍”靠攏,而只是認為馬英九必須努力回應藍營中的主流期待;使其支持者回復向心力與光榮感。倘若仍然維持51%法則,綁手綁腳,想要討好所有的人,多數支持者的熱情必將在51%以下低迴。

  若仍以百分比作一概略的抽象比喻:主政者不可能教百分之百的人對他皆有51%的認同;但應將能使60%左右的民眾對他持有60%以上的認同,做為自我努力的目標。倘能獲得60%左右民眾60%以上的認同,台灣豈有不振興光大的道理?

  馬英九若帶動不起藍營的熱情與光榮感,就更別談想要感化及帶動綠營了。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