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ECFA與亞太經濟合作接軌的途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5 00:52:08  


亞太區域經濟整合將會加快
  中評社╱題:ECFA與亞太經濟合作接軌的途徑,作者:蔡宏明(台灣),師大國際事務與全球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與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發表聯合新聞稿,宣佈雙方同意展開對經濟合作協議可行性探討,並將在今年會商相關事宜。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希望有關國家繼續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審慎處理有關事宜。”而一改原先“反對其邦交國與台灣發展官方性質協議”的說法,顯示兩岸已經在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已經進一步邁出“與亞太經濟合作接軌”的第一步。

  然而,由於與新加坡洽簽經濟合作協議被視為是台灣參與東協的“敲門磚”,後ECFA時期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以及未來兩岸應如何使ECFA與亞太經濟合作接軌?應成為兩岸當局應思考的課題。

  後ECFA時期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趨勢

  一、東協為軸心的自由貿易協定網絡

  由於WTO杜哈回合談判發展緩慢,未來進程充滿不確定因素,未來國際間簽署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仍將蔚為風潮。特別是亞太區域內制度性的經濟整合之“亞洲化”(Asianization)現象,將更加明顯。

  2010年以後,多數“ASEAN plus 1”(東協與日本全面經濟合作夥伴協定:2008.12生效,2018年91%貨品零關稅;東協與印度FTA於2010年1月生效之後,2013-2016年間將相互調降80%貨品進口關稅;東協與澳紐FTA於2010年1月生效之後,2020年96%貨品零關稅)陸續生效,現實消除大多數貿易限制,因而經濟合作的重心,將逐漸以“東協加三”、“東協加六”以及“東亞共同體”為重心。

  同時,跨區域經濟整合也將增加。歐美國家著眼於亞洲廣大市場商機,基於強化與亞洲連結的誘因,將尋求與亞洲國家間之合作,因而跨區域經濟整合也將增加。

  其中,歐盟已與新加坡、印尼、泰國等東協成員國簽署“夥伴合作協定”(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 PCA),作為二區域洽談全面自由貿易協定的基礎,歐盟與東協自2008年4月起展開之FTA談判也可望完成。另2009年7月美國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後,美國與柬埔寨、老撾、泰國及越南舉行首次部長級會議,討論環境、健康、教育和基礎設施發展等領域的共同關注的問題。未來美國與東協國家也可能發展FTA關係。

  此外,亞洲多數國家亦將積極與區域外國家開展經貿結盟,其中,中國繼與智利簽署FTA後,正與冰島、海灣合作理事會國家洽商協定;日本繼與墨西哥、智利簽署協定後,亦積極將FTA觸角延伸至海灣合作理事會及瑞士。

  二、APEC探討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可能途徑與策略

  2006年11月在美、加、澳、紐、日、智、星等7國共同提議及會員體討論修訂,“領袖宣言”做下列指示:“進一步研究促進區域經濟整合之途徑,包括做為長期發展願景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2007年9月領袖會議通過“區域經濟整合策略報告”,各會員體支持APEC經濟整合之推動,並普遍認同將FTAAP列為長期發展之目標。惟有關未來是否或何時啟動FTAAP談判諮商一節,中國及印尼等少數東南亞國協會員體係持保留態度。

  2009年8月於越南召開第3次ABAC大會,呼籲領袖指示部長及資深官員於2010年中制訂FTAAP協商架構,以提送2010年11月領袖會議通過。

  在APEC,亞太自由貿易區則將成為未來討論的重點。2009年APEC部長會議表達支持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長期目標,並已指示資深官員會議研議達成的可能途徑,並在2010年度部長會議提報最新進度。2010年除持續探索達成FTAAP可能途徑,以及進行FTAAP之影響分析研究之外,在實質工作層面,將進一步落實2009年通過之各項計劃,包括邊境措施(加強貿易投資自由化)、境內措施(改善經商環境)、跨境措施(改善物流及便捷化)三個層面。

  2010年、2012年APEC的東道主分別是日本與美國,這也是日、美兩國可以積極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的重要時機。但是FTAAP的成員問題、自由化幅度、實施時間表等問題,未來如何發展與進展顯然仍須取決於政治決定。

  三、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

  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P4或TPP)是目前唯一覆蓋太平洋兩岸,聯繫亞、美洲的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包括智利、新加坡、紐西蘭、汶萊),且明文開放給APEC成員或看法相近的其他經濟體,在締約方同意下加入。2008年9月美國宣佈加入TPP的擴大談判。

  2010年3月15日TPP的首輪談判在澳洲墨爾本登場,包括美國在內的8個太平洋沿岸國家開會討論貿易協定,想要在5年內讓美國出口倍增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希望藉由加入TPP,提升美國在亞洲的經濟地位,還準備將TPP的談判模式作為美國未來貿易政策的範本,除了目前已經參與談判的美國、澳洲、汶萊、智利、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及越南等八個國家之外,由於看好泛太平洋地區的經濟發展,包括加拿大與馬來西亞等國紛紛投以高度的關切。

  展望未來,若TPP的擴大將成為亞太地區的新機軸,可能成為美國提倡FTAAP的基準。美國期望擴大參加國,可能形成亞太地區新國際經濟秩序的核心,形成以美國為核心向外輻射至亞太區域的扇形戰略連結,藉此平台建構美國的新經濟圈,重啟亞太區域主義,左右全球經貿體系發展。

  四、東亞共同體的發展

  自1997年12月起,東盟--中國、日本、韓國(10+3)和3個“10+1”(東盟--中國、東盟--日本、東盟--韓國)都會定期舉行首腦非正式會晤。1999年11月28日,在馬尼拉舉行的“10+3”領導人會議發表了《關於東亞地區合作的共同聲明》,將原有東盟框架所涉及的貿易、投資等議題拓展到貨幣金融、社會文化、科技開發以及安全保障等新的領域。2001年東亞展望小組提出東亞合作的長期目標是建立東亞共同體。2005年12月14日首屆東亞高峰會召開(俄羅斯也於2005年申請加入,並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紐、澳與印度領袖“吉隆坡宣言”,確立東亞峰會定期與東協高峰會同時舉行,承認東協在東亞峰會的主導性,並宣示東亞高峰會被定位為支持“東亞共同體”建設的戰略論壇。

  2009年10月25日,東亞合作系列峰會在泰國華欣開幕,各國領導人同意在經濟、教育、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加強合作,並在會後發表了主席聲明,確認將發展一個更大共同體的願景。同時在第十二次10+3高峰會上,各國領導人重申將10+3機制作為實現東亞共同體長期目標的主要載體,由亞細安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

  由於中日能否真正妥善處理歷史、東海等敏感問題、能否構築長期穩定的戰略互惠關係將成為影響東亞共同體建設的關鍵。對此,2009年10月10日第二屆中日韓領導人峰會發表的《中日韓合作十周年聯合聲明》中明確指出,三國致力於在開放、透明、包容原則基礎上建設東亞共同體的長遠目標,致力於區域合作,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上的溝通與協調日益加強。

  展望未來,東亞共同體的發展架構,未來可能會形成形式上是以東盟為核心、為領導,但實際事務的推動由中日韓協調為主。特別是中日韓合作的範圍已經擴大到氣候變化、環境、勞工、能源等問題,這些議題勢必也會成為未來所謂的循序推動東亞共同體的務實合作議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