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登輝鼓勵日本擁有戰力 稱日台命運共同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2 00:21:50


李登輝在東京演講的聽眾。(中評社 鄒麗泳攝)
 
  如果運用宗教上的象徵,可以用“樂園”和“喪失樂園”來表現這個過程。如同舊約聖經創世紀開頭的記載,用開天闢地來講述這個分離過程的故事。神用分離和區隔對混沌太虛賦予秩序,以創造天地;神分出光明與黑暗,用水把蒼穹分為上下並打造天幕,最後在乾涸之處用水隔開海洋與陸地。直到透過分開彼此的混融,才出現時間,創世紀開頭所記載的“最初”時間於焉開始。唯有在發生光與暗、上與下、男與女的分離過程時有所領悟,永遠的一體性才會停止。
  
  如此一來,創世紀第一章告訴我們,在神的創造行為裡,分離成為自我認同的前提,並讓時間經驗成為可能。就這樣,做為人類古老神話的象徵,因為在個人生活史裡反覆彰顯生命原理,就可以瞭解它擁有相當實際的意義。藉由分離自我認同、自我意識、時間的歷史經驗,以獲得做為自己的勇氣,這是自由與不自由的反覆。
  
  即使在伊甸園的東邊,人也不曾停止做為神的創造物。在那裡,人的生存不止是戰鬥,也是神所應允的遊戲,不止是嚴酷的勞動,也是神的贈禮。如此地,能夠做為個體享受生存的喜悅,人自己才能與相異存在的他者共同生活。不只如此,也才能打開與自然共生的視野。亦即,自然同時也是神的創造物,擁有有限生命;與其說是期待自然生命的無限性,無寧說是為了保護自然的權利而意識到探求人類管理的責任。就這樣,做為所有生命根源的基礎,透過與神的相遇,人既生而為個體,就被允許與所有生命共同生存。

  在此,以個人為例。我在十二歲的時候離家,以前吃飯的時候,母親都會在我面前盛滿家裡販賣的上等豬肉,或是把我抱在膝上,對我百般寵愛。然而,我在感謝母親疼愛的同時,也感覺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將會失去自我,所以下決心離開家庭。

  雖說如此,一想起母親聽到呵護備至的兒子要離開家庭,一定會很難過,於是心生一計,撒謊說:“待在三芝這個鄉下,一定考不上學校,所以想到淡水鎮上用功讀書”。

  所以,我就離開家庭了。剛開始住在老師家裡,接下來寄宿在朋友家裡。在外借住搭伙的我,行為舉止不能和家裡一樣,真正經歷了“寄人籬下矮三分”的生活經驗,並學習到與他人互動。十二歲的我離開家庭和家人,選擇寄人籬下的共同生活,可以說是身為人的本能選擇。

  當人的自我形成時,就必須和兩種根源性的衝動搏鬥。也就是說,隨著脫離共生環境走向分離的慾望,以及想要接近保護自己的對象進而結合的慾望。

  透過這種“人是什麼?”所瞭解的,在個人生活史裡反覆彰顯生命原理,這是分離與結合的反覆,也是自由與不自由的反覆。

  在討論人類與和平之前,必須談到人類如何思考戰爭與和平。說戰爭行不通、戰爭是不得已、戰爭非打不可的人,很多論調都只是好發議論的價值判斷,我們必須思考的是,怎麼做才能落實現實世界的和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