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黃清賢:和平發展願景下的社會資本建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7:01:46


 
  四、兩岸交流與認同疏離

  基本上,因為上述兩岸民間經貿、人員等交流的暢旺,網絡、規範、信任為要素的社會資本增加,所以在2008年政黨輪替的馬英九上台後,中斷近十年的海基會、海協會制度化溝通協商管道,旋即因應需求而恢復,使得社會資本的正式規範,亦即兩岸協議陸續簽署。

  同年6月在北京,新任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以下簡稱陸客來台協議)等二項協議;接著11月在台北,第二次江陳會簽署《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郵政協議》、《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等四項協議。

  2009年4月在南京舉行的第三次江陳會,又分別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等三項協議,以及達成「陸資來台投資」共識;12月在台中的第四次江陳會則簽署《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等三項協議。
同時間,兩岸也各以「台灣方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代表」與「大陸方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代表」頭銜,簽署《海峽兩岸銀行業監督管理合作瞭解備忘錄》、《海峽兩岸保險業監督管理合作瞭解備忘錄》、《海峽兩岸證券及期貨監督管理合作瞭解備忘錄》。

  2010年歷經1月、3月、6月的三次正式協商,十次以上的各種形式溝通,6月29日在重慶舉行的第五次江陳會上,正式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以下簡稱ECFA),同時還簽署《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到了12月21日,在台北舉行的第六次江陳會繼續簽署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
2011年10月20日在天津舉行第七次江陳會時,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2012年8月9日的第八次江陳會在台北簽署《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以下簡稱投保協議)與《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同時達成投保協議的「人身自由與安全保障」共識。

  2012年的兩岸領導人分別由馬英九續任、習近平新任後,海基會董事長、海協會會長也各自由林中森、陳德銘新任,雙方在2013年6月21日於上海簽署,但尚未經立法院批准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

  2014年2月27日在台北舉行,2008年以來的兩岸兩會第十次高層會談,繼續簽署了《兩岸氣象合作協議》、《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但同樣因為台灣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以下簡稱監督條例)還沒立法,所以尚未施行。總計兩岸從2008年6月至2014年2月,海基會與海協會高層的十次會面共簽署21項協議。

  在這些協議的正式規範下,社會資本的網絡、信任等要素更有建構的基礎,因此表1與圖1、表2與圖2的兩岸經貿金額、人員交流,在2008年後出現積極增長之勢,社會資本理應積極增長。

  可是,將此趨勢對照到兩岸認同,情勢卻未正向發展。如圖3的台灣民意調查結果顯示,1994年後的「認同是台灣人」開始超過「認同是中國人」,1996年後逐漸逼近「認同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2007年後正式超越且拉開距離,而且繼續增加,2014年「認同是台灣人」比例已經到達60.6%;至於2014年「認同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比例只有32.5%,「認同是中國人」的比例更僅剩3.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