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黎 上海市 復旦大學學生
因為陸生來台的法案,“立委”們數度爆發全武行的表演,作為一名在台灣已三個月,並且深深喜愛這裡的老師和同學的大陸交流學生,我不禁想問:連學生都反對,請問要支持什麼呢?
黨不分藍綠,地不分南北,希望兩岸和平,希望生活安定是大家的普遍共識。那麼和平之環境,安定之生活何來?相較於戰場上的兵戎相見,教室中的坦誠相見是否更好呢?到台灣僅僅三個月的時間,我們很多來自大陸的交流學生已經從墾丁到基隆遊走了一遍,在這一過程中,大家對這片美麗的土地和熱情的民眾有了更多的瞭解與喜愛——不會忘記墾丁那位司機大哥,僅僅是一面之緣便盛情邀請我們到他家吃美味的三杯雞;不會忘記學校老師對我們從學習到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不會忘記逢甲夜市的熱鬧和誠品書店的淡雅,更不會忘記與同學在課堂上爭到面紅耳赤,卻又在KTV里唱到不亦樂乎的快樂時光……在年輕時代有了如此的體驗與經歷,假以時日,當這些同學分別成為了“陸委會”或國台辦的決策者,他們是否是會找出彼此都能接受,兩岸都能獲利的更好方案呢?
據我所知,很多人會擔心說大陸學生搶佔了台灣有限的資源。這樣的一種想法如果用靜止的眼光看也許是合理的,但是,從發展的眼光看來是不合時宜的。我們今天處在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一個經濟全球化,知識共享化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中最為寶貴的資源乃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美國的強大離不開世界各地精英的貢獻;比台灣小很多的新加坡並不擔心國土資源的有限,反而成為了東南亞地區精英人才的彙聚地;香港也在不遺餘力地用各種政策吸引全球的精英……況且,回溯過去,從來沒有人反對過美生來台,日生來台,馬來西亞學生來台,更沒有人為這些學生來台學習的法案‘挺身而出’過,為什麼唯陸生有障礙,為什麼唯有陸生來台要有這樣那樣的限制,是否是為反對而反對的一貫做法在作祟呢,還是為選票而反對的一貫伎倆,抑或是讓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在干擾了人們的理性判斷呢?當然,站在台灣民眾的立場,從納稅人的角度來看,保護納稅人及其子女利益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應該保護和尊重的,不過這只是該怎樣開放的技術問題,而不是該不該開不開放的政策問題。如果在操作上做好因應之策,讓更多願意瞭解台灣,資質又好的大陸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台學習、交流,那麼應該是一個雙贏的結果才對。
台灣的很多民眾是信仰佛教的,而佛教對人們的基本要求是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既然如此,那麼讓兩岸的青年人交往不正是廣結善緣之舉嗎?通過交往消弭彼此間已形成的刻板印象和誤解不正是功德無量之舉嗎?反對了象徵希望、友好、活力的年輕學生,難道要支持戰爭、仇恨和互相猜疑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