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中國真正需要的是第二次房改

http://www.CRNTT.com   2009-01-07 11:33:31  


中國房地産市場近年持續升溫,使得該行業在超速發展中積聚了很大的風險。
  中評社北京1月7日訊/《新聞晨報》今天刊載陳季冰文章指出,當前中國真正需要的是“第二次房改”,它的目標是再造一個由政府“看得見的手”公開介入的“第二市場”。全文如下:
  
  在國新辦昨天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以及央行的三位官員向媒體全面描繪了中央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藍圖。

  比較引人注目的是,國務院提出再用三年時間解決750萬戶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並對廉租房建設的資金來源作了明確規定;財政部則正式表示,在去年連續三次調整房地產稅收的前提下,將視這些政策的執行效果決定今年是否繼續出台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央行也要求各商業銀行改進住房金融服務,在房貸利率方面避免“一刀切”。由此可以判斷,2009年中國房地產政策面將繼續頻吹暖風。

  房地產市場之所以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各種尖銳觀點爭鋒相對的“競技場”,除了直接關係到老百姓衣食住行中最大頭的一部分開支之外,在我看來,更因為它集中體現了在以一種新的規範取代一種舊的秩序的轉型社會中,必然出現的效率與公平糾纏不清時的勃勃生機和混亂無序。

  中國的住房制度改革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初,基本完成於90年代末。這次改革成功地用商品房自主買賣的市場體系取代了過去由國家或代表國家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向職工分配的福利住房體系。改革帶來的高效率非常徹底地糾正了長期以來困擾社會的福利分房制度的種種弊端,不僅造就了一個原本不存在的房地產“市場”,也在短短10多年裡把它造就成為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支柱產業。

  但是,住房是一種附帶了強烈的社會保障色彩的特殊商品,“居者有其屋”是一個人道社會的基本要求,加上城市土地供應非市場化造成的扭曲以及由此而來的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進入新世紀以後,高房價日益成為把大量中低收入居民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新“三座大山”之一。這一點,就連出席昨天國新辦發布會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也毫不諱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