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抗海嘯 也須“三不三有”

http://www.CRNTT.com   2009-02-20 12:26:41  


香港經濟正面臨世界性經濟危機的衝擊
  中評社香港2月20日訊/全國政協委員、百家戰略智庫主席劉夢熊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認爲香港抗海嘯須“三不”和“三有”。文章内容如下:

  香港友好協進會舉行新春團拜酒會和午餐會演講,中聯辦副主任彭清華應邀發表題為《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的挑戰與機遇》的專題演講。彭清華引用國家領導人提出的“三不”和“三有”,對香港抵禦金融海嘯的啟示來得十分及時和深刻。 

  彭清華的演講對這場金融危機的直接導火線和根本原因分析透闢,指出中國政府對這場危機及時研判,果斷決策,積極應對,強調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有偉大祖國做堅強後盾,一定能夠戰勝當前的困難和挑戰。彭清華的演講學養深閎,視野廣闊,思考縝密,能幫助人們進一步認識這場危機。他建立在對中國國情深刻認識和把握之上的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相當鼓舞人心。他引用國家領導人提出的“三不”和“三有”,對香港同樣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彭清華引用國家領導人提出的“三不”和“三有”,包括胡錦濤主席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三不”,即“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以及習近平副主席不久前在視察澳門特區時,提出“三有”,即“有困難,有辦法,有希望”。這“三不”和“三有”,對香港抵禦金融海嘯的啟示來得十分及時和深刻。 

        “三不”寓意深遠內涵豐富 

  “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寓意深遠,內涵豐富。對香港來說,所謂“不動搖”,就是特首曾蔭權提出的“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的抗海嘯策略措施,必須堅持落實,不能有絲毫動搖,並以此凝聚香港社會各界,達至官民、勞資同舟共濟,共渡時艱。所謂“不懈怠”,是指政府和社會各界在金融海嘯的嚴峻挑戰下,不可有絲毫的鬆懈拖沓、苟且因循和喪失信心。 

  “三不”之中的“不折騰”,對香港抗擊金融海嘯特別有啟發意義。香港回歸後,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沙士肆虐的慘痛影響,失業率攀升及負資產劇增,使人人自危、迷茫和憂慮,同時香港出現了泛政治化傾向,這是“折騰”較多的時期,最突出的是民粹主義泛濫,爭拗不斷,政府動輒得咎,難以集中精力進行科學有效的決策,社會亦缺乏搞好經濟的和諧環境,香港一度陷入內耗深淵。越來越多市民感到不能再“折騰”,已經厭棄紛爭,渴望和諧。中央也對香港提出了“謀發展、促和諧”兩大期望,同時推出一系列“挺港”措施,包括CEPA、開放個人遊、開放人民幣業務、讓內地大型企業來港上市、推動泛珠三角經濟區域合作、加快跨境大型基建項目上馬興建、承辦2008年奧運會馬術賽事等,力助香港經濟走出困境,重拾升軌。 

  前事不遠,後事之師。港人宜牢記過去的教訓,以作現在的借鑒。金融海嘯對香港的衝擊,比亞洲金融風暴、沙士肆虐更為嚴重,“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也顯得更為重要。正如彭清華指出:“只要我們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不動搖,團結一致應對挑戰不懈怠,堅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不折騰,雖然前進道路上面臨種種困難和風險,但依靠香港同胞的智慧,辦法總比困難多,香港的明天大有希望!” 


【 第1頁 第2頁 】